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信心是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自信心的高低将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本文调查显示,初中学生的自信心平均值属于正常指数,但趋于偏低.学生自信心两极分化明显,最高分和最低分差距很大.家庭的教育对学生自信心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高.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和合群性属于正常值,这为我们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发的新课程标准编制的《思想品德》七年级教材实施以来,活动课教学形式被教师们在教学中普遍应用。活动课教学是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直接经验,使之产生体验,再把学生的体验上升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实现教学目的的。这一教学形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体验性和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大大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效果。近两年,我们通过实际讲课、观摩其他学校教师的讲课以及与中学生的交谈,证实了这一点。例如,从今年3月的一次调查结果看,活动课的效果和影响是被学生肯定的。95%以上的学生认为,活动课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和中国的一组关于中学生在婚姻、家庭、职业、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责任、社会公平、公民权益、公民义务价值观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师:“这堂课,我们共同讨论‘从实际出发设计人生之路’的问题。采取对话的方式,我讲和回答同学问题,大家可以针对我讲的和回答的内容即兴提问。下面我先讲。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和办事情都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客观事实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比如,我们要过河,客观事实是有船没有桥,那么,解决过河的最实际的办法是乘船。这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否则,没有桥,硬要用桥来解决过河问题,这就是脱离实际的做法。从实际出发,表现在人生问题上,就是志向的树立和事业的追求要从社会客观实际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生:“立志还有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吗?”师:“有。比如,有的同学很崇拜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5.
许惠英 《青年研究》2007,(10):17-23
对我国高中生网络阅读状况调查表明,高中生网络阅读处在强势发展之中,而且出现了后现代的阅读趋向。一般而言,需要对阅读的视像化、休闲性、消费性、建构性等现象有全面的把握,进而处理好文字为中心与视像为中心、经典内容与娱乐内容、有目的取向与无目的取向、被动性与创造性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升入高一的学生,对初、高两字的差别甚为敏感,他们突然感到自己变大了,开始成人了。事实上这个阶段也确是他们心理发展的一个质变。他们由少年的行列迈入了青年的行列。他们从事的学习活动,接触的其他活动范围都广了、深了。这些变化必然会引起不同于以往的心理表现。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这些变化,就不能恰如其分地引导他在思想、行为方面的成长。学生心理方面的变化是很多的,在此,我们就学生思想、行为方面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的范畴来分析,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的发展总是通过人的活动展开的,因此,人类归根到底只有通过自己的活动——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建构,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活动是由行为动作构成的主体—客体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意识能动性和个性能动性的高级形式。从教学论来分析,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的,以学生学习兴趣和  相似文献   
8.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就要在新学期开始使用了。我在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的新教材过程中,对其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有一些感悟,现简单陈述,以供大家共同探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的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构成的。一方面,没有教师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就不可能产生学生的认识活动。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学生是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即教学活动中的客体。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的大脑对教师传授的信息的能动反映。学生接受知识不是单纯的消极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学生又是作  相似文献   
10.
环境与青少年人格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格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对青少年进行人格教育要正确认识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利用其有利因素促进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发展,在纠正青少年不良人格时要从改变相应的不利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