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许斌龙 《党政论坛》2002,3(11):12-15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论与认识论的辩证统一,它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实践则既是一个获得中国社会发展的真理性认识的过程,又是要实现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的过程.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0页),它是发展观与认识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法律伦理学及其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斌龙 《唯实》2003,(4):35-37
法律伦理学以哲学伦理学分析方法来研究法律的伦理基础与道德支持的普遍性规律。这一学科定位规定着法律的伦理基础 ,法律的道德支持 ,法律发展与人格转型三个层面的基本任务 ,规定着法律与伦理、人性、德性、劳动、社会发展的关系等主要问题的研究方向 ,我们研究法律伦理学及其任务 ,是希望在利用中西法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推动中国法学与法制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权力定义分析 在权力概念的研究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权力观点: 一是力量说.<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权力"的含义:一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相似文献   
4.
许斌龙 《党政论坛》2008,(17):41-43
在权力概念的研究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权力观点: 一是力量说。《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权力”的含义:一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相似文献   
5.
法律人才既应该是具有特殊性素质的全面性人才,也应该是具有普遍性素质的专门性人才。法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个丰富的知识体系。概括说来,在法学教育中,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法律规则与技术,法律原理与理论以及人文知识与精神。法学教育的内容应是普遍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许斌龙 《求索》2007,(3):126-129
实践是一个通过工具、物质媒介与规范、认知等中介的相互作用机制而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身关系的有机系统。其中,物质媒介的互换活动、主体地位及权益的设定、人伦秩序的主观认知分别属于经济、伦理与道德范畴,三者共同构成实践的耦合系统结构。实践转型是主客体、主体间和主客观三重关系的整体变迁。是以主体间的人伦关系转型为起点。以经济关系的变迁为完成的过程性转型,同时也是一个始于人伦规范一物质媒介的建构,完成于物质工具和道德认知的进步,在一个新的水平上达到相互耦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人格——法律伦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哲学伦理学分析模式与方法引入法学研究,在具体区分伦理与道德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指出相对于法律的道德人格是法律现实化的必然要求,并从观念理想与实践方案两个方面提出了建构与现代法律要求相适应的人格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论与 认识论的辩证统一,它认 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来说,实践则既是一个获得中国社会发展的真理性认识的过程,又是要实现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的过程。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说法:“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0页),它是发展观与认识论的统一。一、“试验”及其认识论特点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对实践的形式作出过划分。他在《实践论》中指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  相似文献   
9.
尽管传统诸子的“义利观”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从其具体内涵考察,“义利合一”是其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的主导价值。“义利”之辩证关系要求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必须确立起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义利合一”。  相似文献   
10.
人性、人格与法制建设——法律伦理学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哲学伦理学分析模式与方法引入法学研究,在具体分析作为法治前提的人性恶论的逻辑悖论基础之上,指出人性恶论与人性善论的共同理论任务在于寻求法律规范现实化的人格支撑,现代社会的人格完善以法制本身的建设与完善为前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