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追求富强,花费巨额资金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然而,由于整个官场吏治腐败得不到肃清,这些企业内部也相应存在着盲目决策、任用私人、管理混乱、贪污舞弊等弊端,使企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这段史实,为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处理政治改革与发展经济的关系这一关键的问题,提出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一万年"是20世纪50、60年代毛泽东使用得较多的词语之一,毛泽东常用"一万年"说明矛盾普遍性、矛盾对立统一性、认识主体与客体同一性、新事物局限性和不可战胜性等抽象的哲理,表达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屈服外界压力、注重调查研究、与别国和谐相处等鲜明的态度,传递保护传统文化、向外国学习、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等正确的主张,使时间概念"一万年"呈现出哲学色彩、态度色彩、主张色彩等多种意蕴,其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永不过时。  相似文献   
3.
清道光朝官员腐败呈全面恶性发展趋势。这既是封建制度劣根性所决定,也是由于道光帝整饬吏治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错误方针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1956年至1957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民主政治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然而,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一探索未能深入下去,从而也为我们留下了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湘军集团与晚清吏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前,后来成为湘军头目的曾四藩等人即主张整顿史治以消弥革命;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湘军头目在其权力范围内积极整顿吏治,作为与太平军对抗的政治基础;但是,基于阶级和历史的原因,湘军头目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晚清吏治问题,而且湘军的崛起本身又对晚清吏治的进一步败坏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年代,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冯桂芬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指针,提出了整顿吏治的新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对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茅山,层峦迭嶂,气势磅礴,郁郁葱葱,矗立在锦秀江南的句容、金坛、丹阳、漂水诸县之间。抗日战争时期,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年,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挺进茅山,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江南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十分重视维护晚清海外华工的权益.许多史料表明,他曾分别与秘鲁、美国政府就华工问题进行过交涉,取得了不同的结果:前者富有成效,后者铩羽而归.这生动地反映了李鸿章既力图维护国家主权又无可奈何屈从国际强权的实用主义外交方针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同治时期,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前后,清统治者以整饬吏治为名,行争权夺利之实,故无法解决封建制度产生的吏治问题,同时也导致了同治朝吏治的进一步恶化。这种异化现象表明传统的整饬吏治的方法已陷入绝境  相似文献   
10.
以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为视角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的丰富和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内涵: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这个演变过程从两位一体逐渐演变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和五位一体。把握其全面发展的历史和理论逻辑,有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观理解,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