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活动在江淮荆州地区,作为九黎、三苗、南蛮前后三个共同体的组成部分。那时他们正处在原始部落社会,在文献上被称为“苗民”或“蛮人”。历经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几个朝代,开始向部落联盟社会发展。此时有部分人沦为历代奴隶制王朝的奴隶或属民,逐渐与华夏集团发生关系;另一部分人向着楚巫黔江南等地方向迁移,仍然处在原始落部社会。秦、汉建立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创设郡县制度,有些苗族开始编入郡县统辖之内。其在武陵(治今湖南常德)、长沙、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它有部分人早自春秋、战国从长江中游陆续迁到古黔中地,自然条件有了改变,加上历史上诸种客观原因,使其社会发展比较缓慢,直到明、清还残存着某些原始社会末期农村公社的遗迹。所以被人认为苗族是由原始社会超越了奴隶社会,直接进入封建社会。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呢?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提出加以探讨。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直到全国解放前夕,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情况,其中确实有些民族是由原始社会末期超越奴隶社会,径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是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3.
一、起义的酝酿与爆发 猪拱箦位于贵州省毕节县西北境,东南面是凤顶山,由山前经吴家屯可直达县城;西北而与云南镇雄州接界,距州城40里;西南面毗连威宁州赫章汛,是毕节通往州城的要道。据余昭的刻本资料说:“猪拱箦险逾凤顶山百倍,黄沙赤壁,高插云汉,溪壑磷峋,苗得负隅,气势甚恶。”从猪拱箦经红岩尖山,到海马姑有87里,骨董山、韭菜坪,都在红岩尖山附近。海马姑地势险要,七星河环流山下,苗族起义军称为“铁桶江山。”从海马姑西南行5里为赫章汛地,今为赫章县政府所在地。 猪拱箦四周苗族,早期属彝族土司的家庭奴隶和生产奴隶,长住土司衙门周围当差服役。他们只能在山失地角开荒播种杂粮维持生活,每年还得缴纳山货作为地租。清代初年实  相似文献   
4.
羁縻州是封建王朝统治边疆少数民族的一种行政区划体制。羁縻州制始见于隋代末年,唐代广泛实行,宋代有进一步发展,到元、明两代则为土司制所代替,其推行时间长达六百六十年之久。今仅就苗族分布地区的羁縻州,包括今贵州全省和附近省区某些毗连州县,分别列举加以论述。可是这些羁縻州的里里外外,都有或多或少的其他民族交错杂居,并非封建王朝专为统治苗族特设的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史籍对于活动在江、淮地区的蛮人,都说是“槃瓠蛮”。史学界基本上一致同意“槃瓢蛮”是古代对于苗、瑶集团的称谓。槃瓠是个图腾传说问题。原始人类在不同氏族中各有不同的图腾信仰,以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祖先或保护神,同时作为氏族的徽号、标志和象征,甚至作为崇拜的实体。图腾是与母系氏族同时产生的,并且随着氏族的发展而发展,所以母系氏族社会被称为图腾的时代。当一个氏族发展为两个以上的氏族时,原  相似文献   
6.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分布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在那里的丘陵、湖沼地带生息、劳动、繁衍,度过原始社会的生活。苗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曾有一部分人到过黄河流域。后来,中原地区的华夏集团先后出现唐、虞、夏三个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把南方各族的人统称为“南蛮”,并称“南蛮”的部落联盟为“三苗国”,对“三苗”有时又称为“有苗”或“苗民”。唐、虞、夏三代  相似文献   
7.
苗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在我国各个民族中,还是属于比较缓慢落后的。我研究苗族古代史,在宋代一章中提出“苗民族在反抗斗争中形成”的标题,引起一些质疑性的意见。我想这些意见,不外出自以下两个方面:主要的一面是,民族的定义和它从哪一种人们共同体形成,以及民族的特征是些什么?其次的一个方面是,苗族在宋代的社会性质已达到一个  相似文献   
8.
苗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它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一直被与邻近各族统称为南蛮、黔中蛮、武陵蛮和槃瓠蛮等。所以寻找宋代以前的苗族史料,只能从民间传说往上追溯,就它分布和流动的线索,再结合文献记载蛮人活动的状况,从中摘取某些部分属于苗族的史料。宋、元以后,文献上虽然出现苗的族名,但同时苗的族名又往往成了邻近某些少数民族共同的泛称。因此又给我们为要确定苗族史料,反而增加了新的困难。好在时代越是推移到  相似文献   
9.
石柳邓传     
石柳邓是公元一七九五到一七九六年(乾隆、嘉庆年间)苗族人民大起义著名领导人之一。他于一七三七年(乾隆二年)出生在贵州省松桃厅(今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塘汛大寨寅(苗名闵墙寅)一个苗族农民家庭。他少年时代,家境贫困,只有少量土地,生计艰难。他父亲于农事之外,还得编草鞋出卖来勉强糊口。到起义前,他父母已经去世,全家共有夫妇二人,三个儿子,两个儿媳妇和一个孙子。由于劳动力多,勤俭持家,生活较前宽裕①。苗族人民有习武的传统,各地经常有人传授枪棒拳术。石柳邓从小就好习武艺,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