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文认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贾作璋  黄萍 《前沿》2012,(1):68-69
本文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立的历史前提、我国与他国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以及社会转型期是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切入点。只有以此为切入点透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真正理顺情绪,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更加自觉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3.
黄萍  贾作璋 《求索》2013,(5):104-106
人性善恶是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但始终不分伯仲。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可知.从人的社会属性来考量,人性无分于善恶,是社会决定了人的善恶,而不是人性善恶决定了社会。向“善”是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并非延续人性善恶的争辩.而是通过对自然灾害过程中显现的不同人性的分析.意欲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唯有改变社会存在不合理的状态和加强主观教育,才能改造人的“恶意”,引导人们向善。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现实从来就是紧密相关的。昨天的现实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现实也是昨天的历史的延伸和归宿。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模式不一,渠道各异。学史对青年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学史对青年学生智能、知识结构和思想品德具有优化作用,因此高校应提高青年学生学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黄萍  贾作璋 《前沿》2012,(2):48-49
马克思从类本质和个人的具体现实的本质两个层面深刻揭示出人是社会存在物,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理论是人生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的"人的本质"认识,指导形成不同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科学理论理应指导人们形成"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