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贾新奇 《理论月刊》2005,(7):146-148
根据道德直接发挥范导作用时对象的不同,道德可以分为两类,即自我范导的道德和相互范导的道德.两类道德各自有着自身的价值.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相互范导的道德应该是社会道德的主体内容.这一结论,能够帮助我们对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反思,并走出理论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教化理论是顾炎武社会和道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名为教"是这一教化理论的核心,也是最具价值的内容。顾炎武肯定了"名"和"好名之心"的积极意义,提出了带有明显功利主义色彩的教化思路。对顾炎武"以名为教"理论进行解读,可以为建构科学有效的社会教化模式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3.
重民本     
“民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理念,也是一项道德原则。说它是政治理念,是因为它主要用于处理政治问题;而说它是一项道德原则,是因为它体现了古人的某些根本道德追求(尤其是仁爱),同时其落实也需要一定的道德品质。简单地说,民本观念是一种政治伦理,是中国古人的根本道德追求在政治领域中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4.
求大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除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之外,还有一项内容也十分重要,就是求大同。所谓求大同,就是追求天下大同、大同世界,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终极理想社会的理解与向往。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同世界的描绘和阐发,想象丰富、情感真挚,从古至今都散发着持久而巨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和谐作为价值目标植根于人们的内心,作为社会目标具有普遍性.由于存在国际竞争和现代文化中普遍的"应享"意识的影响,国家必须把综合国力的持续增长作为一个基本目标.受此限制,国家内部的社会和谐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实现.为了最终建立高度和谐的社会,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建设先进的现代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6.
尚和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崇尚和合。和合,是古代中国人的一项基本价值观,也是他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合精神不仅在传统文化中地位突出,在今天也非常重要,值得我们有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7.
三命说是汉代儒者提出的一种命运学说。由于相关材料简略而混乱,该学说的理论观点至今未得到澄清,其理论价值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受到王充的批判与道教佛教命运学说的冲击,但是这种学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这种学说是对此前儒家命运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盲目命运论与道德定命论的综合。  相似文献   
8.
三命说是汉代儒者提出的一种命运学说。由于相关材料简略而混乱,该学说的理论观点至今未得到澄清,其理论价值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受到王充的批判与道教佛教命运学说的冲击,但是这种学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这种学说是对此前儒家命运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盲目命运论与道德定命论的综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