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阿尔巴尼亚从去年底实行多党制以来,政局变得十分复杂和动荡。实行多党制两个多月,阿先后就成立了近10个政党和社会政治组织,各党派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国内的罢工、罢课浪潮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社会治安严重恶化,各类恶性案件大量增加;大批公民非法越境外逃;今天已有近万人非法强行越境离阿;旷工、怠工现象日趋严重,群众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围绕对霍查的评价引发了一场政治危机。阿政局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一)实行多党制造成严重的党派纷争是其主要原因。新党派的成立又恰逢不久将举  相似文献   
2.
辛岩 《党史文汇》2005,(8):53-54
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总是不断发展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毛泽东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 845页)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连续8年增长以后,90年代开始逆转。据西方报刊分析,西方经济形势的恶化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将对西方经济关系产生下述影响: 首先,经济实力对比及对国际资金的争夺将向着有利于日、欧,不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80年代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2%,日本为3.9%,欧共体为2.1%。到了1990年,  相似文献   
4.
清除这股浊流辛岩近年来,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且日趋严重。有的盛行求签卜卦,相面测字,求神讨药,供奉神鬼;有的毁山占地修造坟墓,扬幡招魂,乌烟瘴气;有的以发展旅游为名,耗费巨资修“地狱”、建“鬼都”,“引鬼”招财;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宗教...  相似文献   
5.
正正确地对待中国文化遗产,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条件。毛泽东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很高的修养。经史子集,稗官野史,他几乎无所不读。二十四史约4000万字,他通读了,还写了大量批语。《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这是专业的史学家和思想史家也很少能做到的。在中国的古代文化问题上,他拥有很充分的发言权。他的关于如何对待中国文  相似文献   
6.
辛岩 《党史文汇》2005,(10):52-53
近来,从一些报刊上,我们常常能读到关于论述"政治合法性"问题的文章.其中说:所谓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他们企图据此考察人民政权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辛岩 《党史文汇》2007,(6):15-16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明确而坚决地同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辛岩 《党史文汇》2005,(9):52-53
在《关于理论创新问题》一文中,我讲到了应当正确地对待传统、对待以往的意识成果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提倡这样做,并不是为了阻碍人们迈开创新的脚步,而是为了沿着科学的轨道,使人们的认识得以更好地与时俱进。人们的认识,如何才能正确地做到与时俱进呢?在这里,重要的是应当对“时”的涵义作出具体的分析。对于这个“时”,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三种意义上去理解:一是指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曾经说过,从19世纪末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十月革命以后,世界开始进入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等等。这种时代的本质及其主要…  相似文献   
9.
辛岩 《党史文汇》2006,(3):55-55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使得科学地研究历史有了可能.正因为如此,学习、研究、运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对于推进历史研究、繁荣和发展历史科学,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辛岩 《瞭望》1994,(47)
《湖畔》,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于中国诗坛的一颗新星,虽然就时间而言,它只是“五四”以后的第五本新诗集,然而就诗的艺术风格而言,却可与郭沫若的《女神》媲美。诗集自费印刷3000册。迅速销售一空。当年郭沫若、叶圣陶、郁达夫都曾写信向“湖畔诗人”表示祝贺。不少文学刊物发表了赞扬文章,朱自清对《湖畔》也曾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