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 2 0多年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是典型的渐进式的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这种变革难免产生外部性、“搭便车”及制度供给滞后等问题 ,因而必须及时进行强制性制度安排来矫正诱导性制度供给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只将土地作为一种生存的工具,称之为生产资料。经过30年的土地制度变迁,土地才由生产资料变成土地资产,又过了20年土地才具有了部分生产要素性质。从实践来看,土地制度变迁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将土地资产变成土地资本。  相似文献   
3.
要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必须保持城市和工商业对农村和农民的吸引力,保持吸引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城乡居民收入或者收入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差距也是城乡生产力和比较优势差距的必然结果.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长速度保持一定的差距有必要性、也有内在逻辑性.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柄"双刃剑",适当的差距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过大或者过小的差距都会变成经济发展的阻力.这就有几个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一定差距的"收入"究竟包括哪些收入?二是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是过大还是过小?"适度收入差距"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目标,对于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国或者小的地区来说,共同实现现代化有这种可能.但是对于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大国,或者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就不可能同步实现现代化,而只能是区域现代化,通过区域现代化来推动整体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许多地方对承包土地有一个片面的理解 ,认为承包土地稳定 ,就是不能动 ,动了就会违背国家的政策 ,其实这是对国家政策的一种误解 ,承包土地应在流动中稳定 ,在稳定的基础上流动。目前 ,应规范、完善和稳定农民的承包权 ,在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 ,推进土地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制度瓶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大才 《长白学刊》2000,(3):24-26,29
我国农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许多制度都围绕市场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这些调整和创新对中国农村的进步、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农产品供给走出短缺局面,功不可没。但是随着农村制度环境的变化。市场体制逐步深化和完善,农业由资源约束转向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7.
从《人民日报》读罢胡建祥的事迹后,我感慨万千,为我党有胡建祥这样的好干部而高兴,又为"第一支书"这样的制度担忧。湘阴县探索新时期、新阶段农村基层工作新方式、新方法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笔者认为,"导演"胡建祥事迹的"第一支书"制度,只能作为典型宣传引导,不能作为榜样制度全面推广。我对"第一支书"制度没有具体调查,不能说"第一支书"制度是搞形式主义,也不了解胡建祥事迹的真实性。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第一支书"制度仍然是一种沿袭传统的非理性制度安排。这类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检验,只能取一时之功,难奏长效。  相似文献   
8.
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基本上完成了当初制度设计任务,当前对农业进行强制性制度安排的时机已经成熟诱导性的制度需求已经为强制性制度安排提供了变迁方向;地方政府的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为之提供了经验积累;农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好的制度环境;农业制度变迁的经济基础比较扎实;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使农业整体制度改革跌入了制度供给陷阱,农业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压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9.
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分散经营模式以其灵活的机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其缺陷日益凸现,如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农民增收难等现实问题,都无法在家庭分散经营的制度框架内彻底解决,这使得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强制性制度供给滞后的表现,其次仔细分析了强制性供给滞后的根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强制性制度供给的策略、原则及具体的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