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201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1.
侗族的迁徙史诗,统称“祖公歌”(al ong sbux),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反映部分侗族祖先由梧州等地沿浔江、黔江、柳江、都江逆水而上,来到今黔、湘、桂边界安家落户的情况;二、反映另一部分侗族祖先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等地迁到今黔、湘、桂边界定居的情况;三、反映黔、湘、桂边界侗族各姓氏、各宗支内部搬迁的情况。第一部分内容,一般称之为《祖公上河》(《ongs bux qak nyal》);第二和第三部分内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2000余年前的《越人歌》,是研究中国中南部地区古代文化的一颗珍贵“化石”。它在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以及文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许多年来,关于《越人歌》的研究成果一直受到有关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走进黔东南,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青山绿水,还有那依山而建、傍水而修的苗村侗寨,还有那凝聚着苗族和侗族人民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的民间建筑。黔东南的民间建筑,大多都是木质建筑。黔东南号称"杉木之乡",故所有的民间建筑都和杉树有缘。吊脚木楼是苗族和侗族民居的共同特点。苗族村寨一般是依山而建,层层向上,她标示着苗族人民意志刚强、勇往向上的民族精神。侗族村寨  相似文献   
4.
“鼻饮”,是古代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习俗。自古至今,许多文人学士对此习俗多有曲解,致使以讹传讹,给后人造成一种神秘离奇之感。对此,本文欲以侗族人民现实生活中的有关习俗为例加以辨析,以求解“鼻饮”之谜。 有关“鼻饮” 的记载,最早始见于东汉人班固所著的《汉书·贾捐之传》。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立儋耳、珠崖两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广袤可千里,合十六县,  相似文献   
5.
侗族社会的“萨”崇拜(或称“萨”文化)。牵连到及其广泛的学术领域,其中包括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语言学、哲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仅就“萨”崇拜中的几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以就教于侗学界的老师和朋友们。  相似文献   
6.
侗族“约法款”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法款”,是侗族古代社会款组织制定的规约和法律总称。它在侗族历史上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就是到了近代和当代,这种影响在侗族社会的政治及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仍然突出地表现出来。研究侗族的“约法款”,对于研究侗族的历史、政治、精神文化、社会结构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991年2月,我们对侗族南部方言区的广西三江,贵州黎平、从江,湖南靖县、通道5县70多个侗族村寨作了考察,把“约法款”在当前侗族社会生活中的传承与变异列为重要考察内容。本文,即是在此次考察的基础上,对侗族“约法款”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