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的开启把人类本质性的全球性治理能力吁求清晰地勾勒出来了。人类基于全球性问题的对象化与危机性的反思所策划的全球性善治前景,在全球性复合性公共治域结构情形下,并在民族国家制度与体制分立下的治理结构的二元对峙之张力中要求全球性治理共同体的出场,而基于国际权力结构重组、全球性制度责任错位、全球性治理主体缺位、全球性治理政策失灵与全球性治理理念的诸神纷争等症候而规划的全球性治理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就成为治理性共同体与我们得以谋面的基本主张而共同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求的人的类本质绽放这一向度。  相似文献   
3.
邵发军 《岭南学刊》2012,(3):107-11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生态正义思想方面呈现出了一种不同于古典和自由主义的特征,体现了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是自然生态正义与社会生态正义的综合体,为后期马克思超越正义的思想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作为其最高的价值位阶,它必须扬弃基于"中心-边缘"不平衡性发展理念而构建的世界贫富两极化的发展格局,把各国共同发展的共同善的伦理性要求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落实的基本前提。共同发展理念只有得到全球治理的内在性拱卫,才能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元治理理念与基于共同发展所要求的共同治理,构成共同抵御霸权性治理的非正义性侵蚀的价值基础,唯有如此,人作为"类"属性而非"种"属性的共同体主体际性才会在共同发展与共同治理的视阈下绽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对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阶段性问题的考察,其实质乃是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拷问,其落脚点乃是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历史命题。如果不把马克思的货币—资本抽象共同体作为立基点,那么可能会丧失马克思的本真思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牵涉着马克思思想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只有厘清这一个关系问题,才能够对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意义有较为准确的界定.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内容丰富,马克思所揭示的"共同体"类型多样,其本质是关系共同体.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不是唯物史观的验证和填充的实体,唯物史观与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的关系是紧紧相连的一种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