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研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的关系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都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第一生产力论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孤立任何一个理论都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强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实现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一系列二重性的特点,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重性的特点,才能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特点等,对于创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生产方式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及每一个人活动的最重要的劳动生产方式。科技发展达到了一种新的深度和高度,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运用好科技生产方式的新特征,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有力武器,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4.
当中国迎来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时候,思考改革的逻辑比以往显得更为重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生产力基础原理出发,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基础首先是以机械化和电气化为代表的机器大工业传统生产力,其次是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的更高阶段,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基础是更高水平的科技生产力或高级信息化生产力。生产力基础发展和阶段性变化是社会主义计划性向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推动改革不断深化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恶化,生态危机日趋威胁着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科技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社会功能失调,从而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应该用何种思想去指导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应重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著作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以此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现代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包括法人制度、领导制度、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监督管理制度、注册登记制度等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 ,为促进我国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健康发展指出了明确目标。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集团化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企业集团1991年仅为2600家,到1996年已达2万余家。为了使我国组建企业集团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确定企业集团规模的合理性标准,必须明确组建企业集团的限制性条件。 根据有关的资源配置和制度创新等理论,组建企业集团的限制性条件有下列几种:生产要素利用限制、交通运输条件限制、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类别限制、市场限制、成本和收益限制等。上述限制共同决定了企业集团规模的合理性界限。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