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雅典城邦是一种建构化的公共空间,一个横向集会和议事的公共空间。它为大众参与政治提供了有效的机制,抵消了政治寡头化的危害。虽然,柏拉图曾经批评民主制中大众的鼓噪骚动与群众煽动家的恶意操纵,但是即使是这个本质上是精英主义的思想家,在反思“理想国”时也承认,现实国家需要大众的参与,否则统治就不可能维持。在古代,大众的参与需要公开性和透明化的公共空间,民主的生发、维续和消亡,都系于此。缺少这个建构化的舞台,大众一旦“参与”政治,其结果将比在公共空间中的参与更为可怕。  相似文献   
2.
兰丽影  郭为桂 《学理论》2010,(1):125-126
党员主体地位问题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主要阐述党员平等的主体地位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本质要求;党员主体问题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首要问题;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中国中央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当代中国中央地方政治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稳定性.本文认为,维系和影响这种稳定性的因素有体制性的,如经济的、执政党的、法律的,还有非体制性的,如历史文化传统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适应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需要,对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清晰的表述,并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定位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5.
通过教育,特别是大规模现代体制化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作用,人们可以窥探政治现代化的奥秘之一斑。总体而言,学校教育在政治社会化的诸多媒介中处于核心地位,虽然人们对其微观效果常常表示怀疑。现代化的学校教育往往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先导,对民主制度的形成、维护和发展,对于民族国家的整合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而言,学校是通过教育政策的贯彻、教科书和课程、教师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等媒介发挥其政治社会化功能的。  相似文献   
6.
自江泽民同志2002年在“5·31”讲话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以后,“政治文明”再次成了政界和学界的时尚话语。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目前尚无人对政治文明的概念、内涵、结构、特点等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和说明,结果出现了“政治文明”概念频频出现却不知“政治文明”为何物的尴尬局面。虞崇胜教授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充实和提高,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7.
大众民主是近代以降"民主的决定性飞跃".意味着大众超越资产阶级对政治生活的垄断.然而.大众民主是十分矛盾、十分复杂的社会历史过程.伴随着"参与教增"与"大众冷漠"的基本问题.其同甚至孕育着反民主的因素.因此,从一开始.对于大众进入豉治领域.就在思想家中间引起了许多矛盾的情愫.由此决定了现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分野:现实主义与激进主叉.现实主义为了民主在大众社会中的可操作性.构思出精英民主,降低了民主的"大众性";而激进主义则认为,除了选举精英,还应该关注如何让大众更多地参与政治,构建广泛的公共领域,"让民主运转起来","追求更多的民主".  相似文献   
8.
郭为桂 《人民政坛》2007,(11):11-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新时期新阶段,对于如何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报告提出的总体要求是,“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这些要求,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着眼点在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此,报告提出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9.
建国头七年中央与地方关系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头七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时期。在此期间中央与地方关系形成新的格局。本文循着历史线索,把这七年分为两个阶段进行考察:1949—1952年,具有过渡性质的大区分权阶段,1953—1956年八大前夕中央高度集权制的确立阶段;最后,分析此间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征及渊源。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众民主时代的到来,激起了传统贵族精英和一些自由主义者的强烈反弹,大众社会政治理论就是这种反弹的理论成果。奥尔特加是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秉持贵族化的历史哲学,认为社会的本质是贵族制的,这是社会的“物理学法则”。现代大众的兴起是逆这种法则而动的“反叛”。在他的贵族化的历史哲学观照下,大众人是残缺的社会政治主体,缺乏历史感、缺乏私密感、缺乏义务感和缺乏“位高责重”感。由于大众的反叛,自由主义的原则遭到了严重破坏,从而导致政府权力的急剧膨胀、政治统治的平庸化以及公共生活和公共领域的闭塞和瓦解。奥尔特加攻击大众的政治意图是捍卫传统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压制中下阶层民众追求民主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