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这种发展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深入研究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区别开来,认为改革不是对基本制度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其二,提出改革是一场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3.
恩格斯晚年对实践的内容、形式、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论述,不仅深化了他和马克思早年一起创立的科学实践观,而且为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指导下,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斗争的策略,制定了建设群众性工人政党的理论和方针。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历史方法论是邓小平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论原则。邓小平最常使用且最具特色的有三大方法,即实践反思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和历史主义的方法。研习邓小平的历史方法论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社会历史观与马恩创立的、列宁和毛泽东传承的唯物史观思想比较起来,主要有三大特点:以发展问题为主题,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立足点,以研究社会运行层面的问题为重点,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历史观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是可跨越论和不可跨越论的辩证统一,既要跨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消极因素,又要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积极成果.邓小平在马克思的"跨越"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特点,从发展社会主义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阐述了在生产力、具体体制、文化教育及政治文明建设等层面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从而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利用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实践观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无论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都是在科学的实践观的逐步确立、指导和影响下形成的。正是在科学的实践观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界定、关于实践的辩证理解启发下,马克思恩格斯才逐步地制定出社会存在概念,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正是由于科学的实践观对劳动实践主体、过程和因素的透彻分析,使得他们从劳动中划分出抽象劳动,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别开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也正是根据科学的实践观所揭示的实践的基本内容、特点和主要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阐发了关于人的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相关原理。  相似文献   
8.
世界的无限性问题是哲学上的一个难题。无限论者认为,人类已经认识到的时空界限不能证明世界的有限性,因为人类知识的界限不等于世界的界限,知识的界限是可以打破的,因此世界是无限的。有限论者认为,没有发现世界的界限不等于世界没有界限,无限性是不能证明的,证明了的东西只能是有限的,因此世界是有限的。上述两种观点各持一端,彼此都不能说服对方。这样一来,无限和有限的问题似乎就成了一个停论。恩格斯在批判地吸取黑格尔无限性理论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对无限性问题发表了许多精辟见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重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控制人口生产,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有计划地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自由定义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反杜林论》中有一句话: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①后人往往把它解释为恩格斯关于自由的定义,并且在哲学教科书中被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定义沿用至今。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第一,这句话是恩格斯转述黑格尔对自由的看法,并非他本人的观点。黑格尔在继承斯宾诺莎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