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者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方法,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在天津、辽宁、河南及陕西地区对1215名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城市妇女进行调查,分析了中国北方部分城市人工流产妇女中家庭暴力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274名调查对象在本次妊娠前或后曾遭受过亲密伴侣的家庭暴力(包括性暴力、躯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家庭暴力发生率为22.6%。家庭暴力的发生与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均无关联。家庭暴力并非只发生于特定的人群,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人流妇女有与暴力有关的生活经历以及与男方关系不良,易增加暴力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伟大旗帜,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的指针。在澳门回归祖国之际,重温邓小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全面把握当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在他的"一国两制"构想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实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民维持生计最基本的保障。近年来,伴随农地非农化,农民的权益不断受到侵蚀。在农地转用过程中会产生巨额土地增值收益,由于没有从产权制度上引入土地发展权,致使失地农民无权享有土地增值收益。不公平的土地收益分配,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应尽快考虑将农地发展权引入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制度中,以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框架下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实际上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大量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单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在新型城乡关系中,农村要素流向城市,城市要素也流向农村,会形成一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乡村通过汇集各种要素,引发创业热潮,催生新业态,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以此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前我国还面临诸多阻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因素,需要构建要素主体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功能互补机制、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套机制以及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机制,以保障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特别要引导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相似文献   
5.
郭素芳 《求实》2004,(2):52-53
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地区的崛起 ,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而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握精神状态、组织落实、工作成效三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龙南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以算好"一本账"(盘活资产这本帐)、推行"两集中"(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为途径,基本实现了"三到位"(政府调控、政府管理和政府部门履行职责),在加快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实践中,促进了政府市场化运作资产和依法理财工作水平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