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使收入分配更加科学合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不平等是由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原因所导致的,所以克服不公平最根本的是要消除产生不平等的原因。如果不是在治理产生不公平的原因上着手,却期望用调节收入不公平的事后结果的方式来达到公平目标,是难以获得预期效果的。目前在我国,导致收入不公平的最重要原因,是市场竞争不公平。这个问题在教育、医疗卫生、内外资企业税收等方面都存在。相关制度和政策不合理、不完善,使得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在竞争的起点上就不公平,其结果必然是不公平的收入。而事后的税收调节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个国家居民收入的大致水平是有一个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2.
资源约束与中国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碚 《求是》2011,(18)
早在18、19世纪,西欧工业化所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批评。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扩展,自然资源更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以及一些国家工业集中地区环境的过度破坏,使得世界各地要求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一些人甚至认为,只有零增长,才能将人类经济活动控制在资源和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但事实是,迄今为止,世界大多数国家仍然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路线推进工业化,这就必然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约束。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渐进式改革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的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国有企业,并不存在一个永久不变的或者最终要实现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最优的”比重。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但绝不是普遍地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企业组织形式。我国国有企业根本性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将国有企业定位于少数特殊企业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承担一般企业难以承担的职能,发挥其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特殊问题的作用,而将绝大多数一般性社会生产活动交由各种类型的非国有企业去承担。  相似文献   
4.
金碚 《理论视野》2000,(2):11-14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我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即将进入小康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国有企业和工人阶级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深刻认识国有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对于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释放了亿万人民追求财富的欲望所产生的强大能量,成为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力.只要承认追求个体财富的正当性,整个社会就将不可阻挡地发生脱胎换骨式的革命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中国历史上千载难逢的太平年代,中国百姓终于不再被扼杀财富梦想,可以安安心心、踏踏实实地创造和积累属于自己的财富了.历经30年,中国已经从贫困基础上的改革转变为财富基础上的改革.由于民间财富基础已经从单一的"消费资金剩余"型,转变为高度复杂的财富基础,利益结构发生了多元化、差异化、阶层化甚至集团化的演变.因此,今天正在进行和未来将要进行的改革开放,将是一个更加充满利益博弈的过程.如何"统筹"各方面的利益,使失衡和可能失衡的关系得到平衡,是中国新时期创造更伟大的财富文明所面临的艰巨任务.中国所经历的30年改革开放,只是整个中华民族崛起的一个序幕.在基于现代财富文明的市场经济制度下,追求财富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负责精神,而且也应该是一种社会责任行为,它意味着财富形成过程中的个体行为也要具有对相关利益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它要求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过程不仅只对个体是可以持久和代际相继的,而且应该和必须对社会、世界和人类也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6.
金碚 《政策瞭望》2016,(7):40-42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将一个学术性意涵很强的概念引入政策话语体系,反映了中国经济当前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关于供给与需求关系的理论是经济学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也是经济学各学派间最具争议的学术立场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较详细地介绍了80年代以来英国的失业状况及政府为解决失业问题所陛的对策,以供我国解决此类问题作参考。章认为,解决下岗、失业问题和实施再就业措施,绝不是一个独立的安排过剩劳动力的问题,要避免单纯为了解解下岗和失业压力而采取不利于维护和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措施。这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长期态势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金碚 《求索》2023,(6):5-13
从经济学范式演变逻辑、工业化文明形态、经济全球化演进等视角可以大致理解域观经济学的缘起过程。应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承诺中,引入域观范式承诺,形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域观经济学三大体系构架。其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范式主要以经济理性为支柱,而域观经济学范式则以经济理性、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三维框架为支柱,并且充分吸纳经济学的史观范式因素,使经济学更具人类发展的实践性现实关切。域观经济学的形成不仅源于理性认识的演进,而且基于对文化多元性和文明形态多样化的范式承诺。由此,经济学既有坚实的理性基干,也有深刻的文化基因,并由以工具理性和形式主义主导的主流经济学范式承诺,向具有文明形态内涵的新范式承诺转变。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而人类所要回答的是:如何实现可行的经济全球化?这深刻体现了市场经济自发性与建构性共存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制度演进特质。域观经济学的缘起,则顺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可行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实经济发展阶段上,深化改革具有客观必要性,同时又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因而改革从目标选择、进度安排到措施配套都要适应于具体的国情,并着力于为新体制的建立创造必要条件。对于改革,我们既不能视其艰难而畏惧不前,也不能因其迫切而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0.
金碚 《求是》2012,(7):24-2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这是一付切中时弊、发人深省的清醒剂,可以澄清思想,端正方向,指引正确的发展道路。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农业、工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货币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