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我国新一轮宏观调控是从2004年开始的。早在2002年第四季度,人们就讨论中国经济是否已经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出现过热苗头。只是由于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不少新的复杂因素,党和国家工作面临不少新的严峻挑战。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美元贬值,石油、粮食价格持续高涨,世界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最近,越南金融形势严峻。国内接连发生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价格上涨压力增大。但这些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迄今为止的改革,还只是把企业当作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对待的,改革措施仍然是扩权让利思路的产物。事实证明,不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和  相似文献   
4.
陈佳贵 《中国人大》2011,(15):12-13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夏粮增产,工业增长态势良好,服务业发展加快,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一定提高,物价上涨的幅度趋缓。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5.
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基础,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与支柱地位并没有改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国有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各种所有制和不同性质的所有权在企业这一层次日益互相结合,混合所有制形式必然会越来越多。面对多种所有制并存和…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智利驻中国大使塔鲁德阁下 ,尊敬的罗德里戈·迪亚斯·阿尔瓦尼科先生 ,尊敬的阿尔瓦罗·塞耶先生 ,女士们 ,先生们 :1 970年 1 2月 1 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智利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今天 ,我们欢聚一堂 ,庆祝中国与智利建立外交关系 30周年。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南美洲国家。中智两国建交以来 ,双边关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发展。尤其是 80年代以来 ,两国之间的高层互访为双边关系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久前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 8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 ,江泽民主席与拉戈斯总统再次亲切会晤 ,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通货膨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原来的计划经济秩序,迫切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以使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巩固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成果。近些年,在这方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它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可依,有法不依,交易双方、执法者和政府的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紊乱的问题十分严重。这不仅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而且也败坏了市场经济的声誉。市场秩序紊乱的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9.
将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两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必须把它们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形势的要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我国国有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它对奠定和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是我们判断宏观经济形势、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