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法律的经济分析中 ,交易成本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要揭示法律降低交易成本的功能 ,首先要解决交易成本的计量问题。交易成本的计量应以交易成本与交易价值的比值来界定 ,以此得出交易成本与交易次数之间的关系 ,从而为法律的经济分析提供一个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的思想,是对近代中国历史经验总结中得出的结论;是毛泽东关于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伟大战略决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瑞典劳动法在世界劳动法中独树一帜,解雇制度是其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雇制度中所规定的解雇条件、解雇程序、违法解雇的救济措施及劳动法院对解雇案件的审理都有独到之处,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中、美、苏三国关系以及复杂的时局而制定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苏联的压力和意识形态的作用是“一边倒”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们安康工务段纪委每年都要给基层党支部和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订阅《党风与廉政》杂志 ,深受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欢迎。回顾前些年的订阅实践 ,我们通过对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进行调查 ,普遍反映《党风与廉政》杂志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版面设计精彩 ,文章题目新颖 ,内容实在 ,排版规范 ,印刷质量好。二是能紧扣改革、发展和稳定主旋律 ,融政策性、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 ;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起到宏扬廉政者 ,震慑腐败者的作用。三是各栏目涉及面广 ,可读性强。主要体现在许多文章不客套 ,不空谈 ,具有较强的针…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败,中国蒙受了《马关条约》的奇耻大辱,宜告了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而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洋务事业的破产,从而酿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中国社会各阶层都从各自的角度来思考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并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共同呼声。在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逐步形成了学外国,行维新,达救国的共识,并在1898年掀起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这次运动尽管以失败告终。但它打破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对于封建统治者的幻想,更加坚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非革命不能救亡图存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参加高等学校人力资源培训团出访美国,对美国高校和卡内基基金会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负责访问中基金会部分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的撰写工作,对美国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和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慈善基金会是美国普遍存在的机构,它扩大了美国高等学校的资金来源,是美国灵活多元的高等教育投入体制中重要的方面.同时,它也通过参与高等教育研究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积极的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日两国平等交往创造了条件和可能;而为了恢复和发展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廖承志担负了中国政府对日工作的重任。他积极贯彻中国政府和平外交、人民外交的方针,坚持对日关系中“两个区分”(即把帝国主义的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把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和一般官员区别开来)的思想,从日侨回归着手,启动了中日友好关系之门,促成了中日之间《关于黄海、东海渔业协定》的签订,推动了中日民间交往,并为日后中日之间半官半民、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与救亡图存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谱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弘扬五四运动的爱国义精神,迎接新世纪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0.
1.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一鲜明主题。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目前,在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要想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不淡化,信念不动摇,必须紧紧把握这个主题。通过“三讲”和“三个代表”的教育,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这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