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市场化和现代化不断在全球渗透、扩张,工具理性主义、世俗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严重挤压着幸福生活的空间。我国幸福度的提升遭遇了很多隐忧,越来越陷于物化和利益私我化泥潭的民众,享受着几何级数递增的丰硕物质财富,幸福感却没有随之增加。挖掘和坚守儒学幸福思想,有利于构建一种超越物欲、物役、“GDP崇拜”的当前幸福观,形成和谐社会的价值共识理念。引领人们实现更美好、更尊严的可持续性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创设交往理性,对片面和非人性的现代化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批判与积极诊治。它为多角度把握以人为本及不断推进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完善与成熟提供了新颖的认知维度。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是以生活世界合理性为本,以人为本的落脚点是以公共领域话语权为本,以人为本的根本点是以全面自由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改善,民众心理期待的社会公正也呈上升、多元化趋势。为了使民众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我国要在公正德性的培育、公民基本权利的确保、社会民生的建设上注入更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维护和实现人们心理期待的社会公正,发挥其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的优势,增进和谐社会的包容性、共享性。  相似文献   
4.
尼采创立了一种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生命哲学,他用实践权利意志的超人肯定和超越“悲剧人生”,引导和启发现代人与拒斥感性、惧怕变化无常生命的独断理性主义、颓废基督教信仰、悲观主义不断抗争,用昂扬生命斗志去塑造完整、幸福的意义人生。  相似文献   
5.
陈水勇 《思想战线》2012,38(5):65-69
交往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而社会变迁是历史发展的常态。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两者密不可分,没有交往,就没有人类历史,也没有社会变迁。交往给社会生成提供取之不尽的营养成分,确保社会变迁绵延不绝。交往还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直接影响社会前进的方向和高度,演绎了人类的自由解放和社会进步的节律。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个人和社会共同建设的系统工程,良好的幸福激励本身就是激发人的潜能发展、实现个人幸福的外在机制。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主人假设、创新人假设分别相对应的生理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体现了个人追求幸福的全过程,也内蕴着一个以人为本的幸福激励模式。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与时俱进的幸福激励体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使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具体化和现实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创造者,其文化自觉程度体现和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品质。大学生文化自觉是指大学生在研习文化、内化文化和创新文化中所体现的一种文化主体意识。它具体表现于大学生在"下学而上达"的过程中,对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规律、地位和作用有自知之明,并形成一种主动追求、理性选择和自觉践行的文化信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