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实践教育哲学的视角来分析知识教学问题,就是要从知识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中以理性思考和善的原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具有教育智慧的新知识教学模式。把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联系起来开展知识教育,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认知的因素、情感、价值观、意义因素与机体操作结合,实现外在知识结构和机体之内在知识结构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专业是高师院校的特色专业,是为教师教育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的专业。随着我国师范教育的转型和就业压力的加大,新建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专业亟需进行课程改革,应以培养中小学综合型师资为主要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将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技能相融合,结合地方发展实际,采取开设通识教育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教师教育实践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3.
道德行为源于个体的价值观,受其影响与支配,因此,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价值观的内容比道德内容丰富得多.故道德教育不能代替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应该通过价值观教育促进个体的价值观逐步与道德一致,通过培养价值行为能力促使自律道德产生。  相似文献   
4.
陈理宣  林海亮 《求索》2012,(7):184-186
知识是主体用经验中逐步形成的知识形式去反映客观对象的产物,它具有客观性、主体性、过程性和意义性等特征,知识教育则必须根据知识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客观的基础知识、建构知识形式;体验知识学习中的快乐、建构知识学习的意义;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情感,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育哲学是一种关于教育实践的解释和反思的新教育哲学形态,引发了对当代教育实践中教育问题的重新思考。实践教育哲学坚定地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归宿都是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意识和行动能力的养成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离开了实践活动,单纯地在教育中对受教育者进行客观知识的传授,是对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异化",会彻底泯灭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必须用实践教育哲学的理论和观念对教育实践进行根本的改造,从而使得教育生发出理论创造的生机和变革社会实践的无限活力。  相似文献   
6.
陈理宣  黄英杰 《求索》2013,(12):95-98,191
马克思并没有直接论述科学活动的审美精神.但是马克思却给我们提供了分析和研究这一人类重要审美精神活动的方法论和价值指向。借用马克思关于审美直观之掌握世界的方式和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视角来分析科学活动中的审美现象,不仅可以解释当前关学理论界与科学界关于科学审美的争论,揭示科学活动中审美精神的本质.加深我们对科学活动及其理论的理性认识,即科学活动的审美本性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袁征和确证,科学理论是科学家主体自觉审美追求的结果,科学与审美的统一形成了科学家独特的精神境界。而且它还有利于我们自觉地倡导科学研究中的审美精神,以排除科学研究中极端的功利主义和异化现象,为科学地繁荣和创新注入持久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