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益生祖籍江苏,生在重庆,长在上海,在台湾上学,毕业后曾在台湾及海外的许多大公司里任职,虽然进入震旦集团才三年多的时间,但顾益生先生却对震旦集团的情况了如指掌。震旦集团成立于1965年,当时经营办公事务机器。由于董事长陈永泰及全体同仁的艰苦努力,事业蒸蒸日上。1974年,成立震旦日本公司,跨出海外经营的第一步。翌年,设立震旦美国公司,并开始自创品牌“AURORA”计算器(后成为世界第五大品牌),行销国际市场。顾益生说,几十年来,震旦集团在创业发展过程中,曾面临无数次的考验与冲击,但由于全体同仁的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2.
有这么一对台湾夫妇,男的叫欧盛民,曾是一名职业军人;女的叫蔡美玲,学医出身,欧盛民年长太太五岁,两人结婚已有15年了。他们在台湾岛内经商,开过精品店,他们有车有房,薪水也不低。在台胞纷至沓来上海的热潮中,他们一家跨越海峡,凭借一种执著、乐观的精神,在上海塑造了自己的崭新生活。  相似文献   
3.
虞德亮  陈祖民  王跃 《台声》2002,(5):24-25
应上海文庙管理处的邀请,3月19日,由台北市民政局局长、台北孔庙管理委员会主任林正修带队,台北祭孔佾舞文化交流访问团一行36人来沪进行释奠佾舞文化交流,掀开了两岸文化交流新的一页。上海文庙能与台北孔庙交流,是两地热心文化交流的人士做媒促成的。黄浦区文化局负责人吴荣光先生不仅爱好孔庙和儒学资料的收集,对两岸文化的交流更是有心人。2000年上海豫园管理处赴台,举办“豫园馆藏书画展”,吴荣光作为副团长赴台参访。他对台北孔庙独特的闽南建筑风格以及对儒文化资产的保存早有所闻,能够赴台亲睹台北孔庙的风采是他…  相似文献   
4.
上海台资企业白金汉保龄球馆,对××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给付原告高分奖励一辆进口摩托车(价值3.32万元)不服,提起上诉,委托市法学会所属第七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代理诉讼。  相似文献   
5.
在岛内产业结构转型的浪潮中,曾以每年40%的高成长率迅速扩展其实力的台湾华新丽华企集团,在台湾电工器材行业素有强劲企业之赞誉。跨入九十年代时,华新丽华企业集团已挤身台湾千家大型企业之行,并追逐名次排列之第37名,1996年该以司的年营业收入已高达95亿元新台币。然而,由于近年来岛内政经情势的变化,以及投资环境所限,使原本蓬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末,10万上海人陆续移居台湾;在海峡两岸40年的完全隔绝中他们梦萦上海、思绪万千。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祖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的出台和台湾当局封锁政策的有限度松动,移居台北的上海人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跨越海峡,回到梦中的故乡。从追忆父辈养育之恩、寻觅当年的旧梦,到悲欢离合、骨肉相聚,这份怎么也改变不了的“上海情”,这股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的情缘,成为上海与台湾两地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不断推向纵深的动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祖籍上海浦东的台胞叶根林先生,为实现其父叶进财先生造福桑梓的遗愿而捐款兴建的上海市进才中学校舍,8月8日正式落成.结构严谨、呈中西合璧风格的进才中学校舍,坐落在浦东陆家嘴开发  相似文献   
8.
“新苗奖第三届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落下唯幕,然而上海逸夫舞台的场子里却依然群情高昂、掌声雷动。发起和资助此项“新苗奖”活动的香港科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宇先生,此刻正穿梭般地忙碌在逸夫舞台上:只见他时而为业余组获奖小演员签名;时而同专业组获奖小演员合影;时而又被记者围追堵截。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的张先生坚信:在祖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振兴京剧艺术指日可待、大有可为。“今天的表演很成功,”他额头上满是汗珠,仍兴奋地说:“新苗奖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已举办了三届,真是~届比一届好。一…  相似文献   
9.
上海美食街     
上海有不少繁华的大马路,如南京路、淮海路等,也有千千万万条冷清的小马路。而昔日深街小巷人稀少的乍浦路如今却脱颖而出。这条长不到千米、宽不足10米的小马路,1984年出现了第一家私人小餐馆。而今,这里门对门、店挨店,两侧街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近90家小餐馆。还有20余家正在分秒必争地装饰着。  相似文献   
10.
用中国的毛笔书写本民族的文字,所形成的楷书、隶书、行书、篆书作品,对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而言,都不是陌生的东西。然而,当海峡这边小朋友的书法作品,第一次同海峡彼岸的同龄人作品一起悬挂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载之轩展出时,这不陌生的东西似乎又显得是那么的鲜为人知:开幕第一天就吸引了台湾《联合报》、《中国时报》、《民生报》和电台、电视台等十余家新闻媒体的记者慕名采访;六天的展期内竟有5000余名观摩者签名留言;人们成群结队不畏酷暑来到载之轩一睹为快,即使在临近展览结束前的一刻,还得到距台北70多公里远的乌来乡有一群慕名者正赶着来观摩的信息。不少台湾观众还提议移至南部去再展,把作品编成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