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3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速,人们生活与工作的节奏普遍加快,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与问题,其中流行语从特定角度反映大众对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心态.从分析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心态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把脉这个社会,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社会治理理念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多种社会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从而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这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途径,是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是党的思想领导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重视通过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实现党的正确领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内容越来越丰富,途径越来越多样化,与之相适应,人们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现象、问题表达自己意见和态度的渠道也日益直接化,社会舆论的压力随之而至.研究在新时期党对社会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探索党对社会舆论全过程的引导机制与对策,增强党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和时代特征 ,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着力点放在创新上 ,并阐述了创新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地位和作用 ,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历史条件下,人力资本、智力资源优势在推动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把握历史机遇,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紧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也制定了自己的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一、在比较优势中,选择有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中国人在概括自己的国情时,常常用这样一…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它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驱动力。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与要求不尽相同 ,围绕着爱国主义教育问题 ,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地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关键在人"的思想是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展邓小平"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思想而形成的,包括关键在党、实质在人才、根本是人民群众,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理论宝库,对于深入理解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以指导大众化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吸引大众,着力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践造福大众,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升到新的高度,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实践上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凸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运普 《青年论坛》2007,2(3):10-12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关系党和国家、人民群众命运的重大问题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宽广眼界和求真务实精神,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政治观点,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讲政治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