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有其特定的评价标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类终极理想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实现途径可以从意识形态内容的解释力、意识形态与客体需要的契合度、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权威性、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合理性、意识形态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蔓延,对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严峻挑战.从理论上深入剖析这股思潮,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的最终体现。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文化现代化思想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他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为文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他回答了涉及中国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并且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实践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先进性和包容性的价值体系,它在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克服了以往价值体系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偏执,实现了对它们的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超越了群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争,实现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超越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之争,实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超越了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之争,实现了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统一;超越了民族主义与普世主义之争,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它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促进了文化繁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文化大众化进程。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很多消极影响,对主导文化及其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我们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的管理,实现主导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部分学者提出要"回到马克思",并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加强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直接研究成为学界共识。哲学诠释学对读者地位、文本意义及解读的历史性的新见解,为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也引发了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等问题。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必须在尊重文本自身意义的前提下,联系文本产生的语境准确把握文本的本来之义,并且与当代实践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学术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中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梳理与述评,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8.
社会思潮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研究,对社会思潮的性质进行区分,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重新定位,为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的现代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成功地维护了社会政治的稳定,推动了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认真总结30年来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准备与萌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与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泛化与曲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转型与探索.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其发展轨迹,从而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