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以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是历史的呼唤,是历史的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不仅从理论上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平台,而且从实践上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两个方面的紧密结合,是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前进的深层逻辑根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理想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现实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展示出来的张力空间,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带有科学价值目标的社会结构空间。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社会状态。与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不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着强烈的实践性,是在实践基础上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具体的、历史的把握,不是抽象的理论概括,不是空想和幻想。  相似文献   
4.
以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是历史的呼唤,是历史的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不仅从理论上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平台,而且从实践上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两个方面的紧密结合,是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前进的深层逻辑根源.  相似文献   
5.
农民阶级虽然有马克思所说的一般特征,毛泽东还是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对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作具体分析,并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的需求,肯定中国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战略的形成和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来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内容。生态不等于自然,单纯用自然诠释生态恐怕不够。生态是人与自然及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系统范畴,需要完整有机地认识和把握,需要特别注意人和社会的发展维度对其进行的锚定和透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要求,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及其之间关系的必然结果,也是正确解决人与自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矛盾的根本选择,具有多重维度和多元意蕴。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是生态主义)的哲学基础不是超验自然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解决离不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问题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与主义、生产与生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