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代,是改革开放起步的时代,与任何变革年代一样,文化界最为活跃,敢于冲破禁区,也最具冲击力。1980年代,中国大陆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走出来,反省是当时的社会共识。但反省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想恢复1957年之前的时光,有人怀念1966年前的岁月,有人向往更早的历史,有人则在打开的国门面前满怀  相似文献   
2.
读清末谴责小说,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对世界无知的故事。其实,这些故事还不只是文学的形容,19世纪上半叶,就有不少中国人居然认为洋人吃的是牛羊肉磨成的粉,食之不化,如果没有中国的茶叶、大黄,他们就会“大便不通而死”,只要中国禁运茶叶、大黄,英国人一定能不战而降。杨芳是清朝能征善战的将领,可他看到洋人炮火的威力后,却认为这是邪教妖术,《夷氛闻记》里记载了他的“连珠妙语”:“夷炮恒中我,而我不能中夷。我居实地,而夷在风波摇荡中。主客异形,安能操券若此,必有邪教善术者伏其内。”于是,他传令遍收马桶、溺器,装满女人的粪便、秽物,布满海面,以为如此便可破洋人炮火之妖术,结果成了千古笑柄。这样的误读,在当时很普遍。“奇技淫巧”正是那个时代一些士大夫对近代科学技术的称呼。  相似文献   
3.
顾土 《同舟共进》2013,(3):74-76
于是之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论人品、论艺品,都是当代中国艺术界的典范,但他更喜欢自称"演员",因为演员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生命。1980年代,我与于是之先生有过数年的交往,那时曹禺先生是北京人艺的院长,于是之是第一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而我则是《人民日报》文艺部的记者。为了增加戏迷与剧院的交流,在于是之先生的推动下成立了"北京人艺之友联谊会",我有幸成了最年轻的理事。理事有理事的好处,无论老戏新演还是新戏初演,每位理事都会获得一张赠票。  相似文献   
4.
海棠无香     
顾土 《求贤》2011,(10):28-28
春夏之交,校园里的海棠花开,站在树冠下面被那一阵阵的花香侵袭着,鼻尖一痒打了个喷嚏。难道“海棠有香”?  相似文献   
5.
大师有三招     
顾土 《法制博览》2009,(8):46-46
官场的人最爱谈人情,人类的特点是缺少什么就强调什么。 乾隆皇帝到热河避暑,宠臣傅恒奉命伴驾,忽然丧报传来,傅恒的大哥去世,傅恒赶紧告假回京奔丧。在此期间,其兄家已按例搭好灵棚,供人凭吊,讣告也早送给相关亲朋友好。但前两日来者寥寥,在京大僚更是无一人至。第三天,  相似文献   
6.
顾土 《同舟共进》2010,(11):63-64
前些年,我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中相继听到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姆斯钦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和《鼻子》,作者一生仅写过这两部歌剧,能有机会一睹全貌,让我无比兴奋。其中的《姆斯钦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取材于俄国作家列斯科夫的同名小说。为写音乐,  相似文献   
7.
顾土 《同舟共进》2014,(7):16-20
笔者是1950年代生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新中国的教育,但我的老师有不少却是在民国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基本教育是在民国阶段完成的。我的父母、外祖父母,也是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两代人。在老师和长辈身上,我从小就对那个时代的教育有切身的感受,它确实有太多值得传承、回味,值得铭记、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大师的分量     
顾土 《党的建设》2010,(4):50-50
大师首先是专家。只有专家的师表,学者的楷模,教授的教授,才可以称之为大师。什么是专家呢?专家需要成就,成就就是研究成果的多年积累,而成果并非人云亦云,也不是前人的成果再换另一种说法。一个人假如连这样起码的专家资格都很可疑,就更不必说是什么大师了。专家是一个专业内的高手,所谓专业就一定要具备技术,没有长期的技术训练,专业水准也不可能高于一般爱好者。人们一向以为许多人文学科无所谓技术,所以,国学、文化等等,封号就更为随意,反正沾上本国的、中  相似文献   
9.
顾土 《同舟共进》2012,(1):65-69
我国内地的电视剧创作,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电视剧在大陆的政治地位、社会影响力及在人们心目中的文化位置,都远超其他国家和港台地区。在这里,电视剧可以作为纪念日的献礼,可以当作文化思想的接受渠道,也可以被视为历史的再现,被多数人看作是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甚至是许多人唯一的艺术享受。从电视剧的播放、创作和收视率中,可以清晰地发现每个时代的普遍心理和政治、社会的风向。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代,是改革开放起步的时代,与任何变革年代一样,文化界最为活跃,敢于冲破禁区,也最具冲击力。1980年代,中国大陆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走出来,反省是当时的社会共识。但反省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想恢复1957年之前的时光,有人怀念1966年前的岁月,有人向往更早的历史,有人则在打开的国门面前满怀好奇,试图探索出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于是,冲突、对立在所难免,不过,多元、执著、激情、天真,也是那个年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