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护人申请向控方调查取证更多地体现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价值理念,有其特定化的制度背景和保障措施。在我国司法地位不彰、程序保障不利的现实状况下,强化检察官客观义务是实现辩护人申请向控方调查取证制度的一条可以接受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刑事审判行政化是妨碍刑事司法公正的顽疾。在体制化变革存在困境的现实条件下,重新审视程序正义的价值和意蕴,依程序视角为司法与行政设定必要的界限,并运用程序规则保障权利和规范权力,为我们重新审视和解决刑事审判行政化问题创造了可能条件和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3.
刑事侦查权的确定事关刑事司法程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确定刑事侦查权应考虑多种因素,并应在正确认识确定侦查权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有步骤、有层次予以规范和加以完善。侦查权法治化必将随行政权法治化目标同时实现。  相似文献   
4.
宣告程序也即宣判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它为整个刑事诉讼划定了实体和程序的"句号".这一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将极大的反作用于整个刑事诉讼程序.而实践中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定期宣判等潜规则充斥其间,严重的减损了这一程序的价值.因此,本文常识性的对这一程序中不合理的定期宣判现象进行剖析后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5.
培养目标之混沌导致法学本科教育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因此必须痛下决心对其进行反思和重构!本文主张引入西方教育中的"通识教育"模式,并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辩护方取证能力的不足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草案第8条的规定对弥补辩护方取证能力不足、追求控辩平等和实现司法公正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规定本身存在很多缺陷,需要进行完善,以确保其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对规范劳动合同关系、完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笔者认为,新法对解决劳动争议具有重要作用的仲裁与诉讼关系仍然未能有效理顺,这必然为今后发生劳动争议的解决埋下隐惠.笔者主张废除"仲裁前置"程序,确立"裁审分离"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智猪博弈"、"零和博弈"等若干理论模式对刑事冤案中"权力与权力"、"权力与权利"、"权利与权利"等关系的对立与冲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以期为理论界从事刑事错案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对司法实务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刑事冤案的发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宣告程序也即宣判程序是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它为整个刑事诉讼划定了实体和程序的“句号”。这一程序是否科学、合理将极大的反作用于整个刑事诉讼程序。而实践中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定期宣判等潜规则充斥其间,严重的减损了这一程序的价值。因此,本文常识性的对这一程序中不合理的定期宣判现象进行剖析后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刑诉法修改以后 ,围绕着如何保障律师阅卷权的问题 ,学术界展开热烈的讨论。笔者认为 ,要保障律师享有充分的阅卷权 ,就要求检察机关必须彻底转变诉讼观念 ,在新的诉讼模式中明确自身的价值与地位 ,积极向辩方开示本方所掌握的所有证据 ,在与辩方平等对抗中发现案件事实 ,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