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颜景高 《理论学刊》2020,(4):102-109
美国强硬派智库关于中国道路的认知,主要基于欧美列强霸权崛起的历史经验,由此产生的"中国威胁论"必然成为遮蔽中国道路真相的"话语幻象"。他们建构的关于"围堵中国""牵制中国"以及"分裂中国"的遏制性战略举措,源自于美国政府对中国综合实力快速增长的本能恐惧,集中彰显了"美国优先"的帝国主义逻辑。唯有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局限",树立人类命运与共的"大历史观",才能澄清中国开启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文明形态,从而形成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的引领性话语。  相似文献   
3.
4.
颜景高 《学理论》2008,(4):33-35
“收入能力不足”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相对劣势群体”的普遍现象,但究其实质,“相对劣势群体”所欠缺的“收入能力不足”的根源是其“可行能力不足”。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可行能力”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发展诉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点。实际上人的“可行能力”的内涵是人的真实选择能力:一个人选择有理由珍视生活的实质自由。人的“可行能力”的提升与社会制度安排以及社会文化内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作为传统社会主流文化的直接颠覆,新文化运动引领着现代“新青年意识”的崛起.意义重大的是,“新青年意识”揭开了传统文化作品中“大团圆情结”所遮蔽的国民“奴性心态”,解构了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思想束缚;“新青年意识”彰显了新时期“悲剧意识”中所蕴含的“献身精神”,建构着近代中国社会所急需的变革意识;“新青年意识”还重新诠释了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意义,昭示着现代人精神品格培育的思想路径.  相似文献   
6.
颜景高 《探索》2011,(5):175-179
作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基本建制,市场经济肩负着现代人自我实现的启蒙规划,负载着历史主体互利合作的责任承诺。吊诡的是,市场个体私向化倾向的膨胀却在社会层面上肆意蔓延,自大的张狂、自足的冷漠以及自恋的虚无等精神状况在逐步侵蚀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道德底线。如是,个体社会化倾向的确认、指引和践行在当下显得尤为迫切,这离不开欲望个体的“节制”信仰、先进文化的“理性”导向以及社会精英的“人格”感召,这指证着,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有序建构、良性运作以及和谐发展,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其奠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