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文化自觉已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关键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社会的历史过程,人类文化的存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因为文化是实践活动的产物,文化的发展可以看成是人发现人、人类不断得到解放的过程。增强文化自觉,要明确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增强文化自觉还必须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丢掉意识形态的阵地。因此,文化自觉就必须要建立在对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尺度、人的价值等方面的自觉上。  相似文献   
2.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抑或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历来是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马克思同样对这一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思考,其共同体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法,对于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中国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键词,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去透视“中国梦”,对于我们在追逐、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构筑“中国梦”的同时,必须重视共同体这一政治哲学向度,必须不能忽视人的自我实现抑或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和表象主义是知识论中的两种解决方案,而在康德哲学中,这两种方案是并存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中通过主观演绎到客观演绎,最终得出了"知性为自然立法"这一结论。一方面,我们只能认识我们放到自然中的东西,认识对象是由认识主体构造起来的;另一方面,自然是表象的集合,通过表象对象才成为我们的认识对象。  相似文献   
4.
艾伦·伍德的《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一书问世以来,引发了学术界有关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持久关注和争论。这部既充满"同情"又具有批判性的马克思传记以问题意识为导向,从异化、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道德、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方法五个主题切入,聚焦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书中有关道德和正义的讨论开启了对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持久争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否基于某种正义原则?抑或马克思是否认为资本主义不正义?如何界定和区分道德善和非道德善,即如何诠释马克思站在非道德的立场上开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其中又不乏道德的话语运用?正如艾伦·伍德在《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思想传记》一书中所言,马克思的理论成就和建构路径可能通向各个方向,作为诸多向度中的一种可能,伍德富有争议的观点和由此开启的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话语,为重新审视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结构性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