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哲学、宗教、生物、心理等对生命活动的分析,得出文学以其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对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充分的形象化的解释。它的解释包含关于人的生命活动及其意义的哲理思考,它关怀人的生命活动的终极问题,“人的生命活动”的艺术展示和解释过程,也是最能发挥文学形象化和具体性的优长和特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宏生 《河北法学》2004,22(7):24-26
市民社会的有序存在是与作为主体存在的人格体直接相关联的,因此,民法上的主体制度是市民社会有序存在的根本前提。科学技术(尤其是生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民法中的主体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民事主体制度中,既定的基本假设无法解释,而需要新的假设作为理论前提来进行解释。从高新技术所造成的冲击入手,通过深入思考民法中的主体性问题,就民事主体制度应如何适应高科技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走向审丑的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丑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并列存在的一个美学范畴。丑是美的反面和对立面 ,是美的错位 ;如果说美是善的形象显现 ,那么丑就是恶的形象显现。蒋孔阳先生说 :“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 ,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 ,……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象。”“现代主义时代 ,一方面回到了原始时代 ,美丑不分 ;另方面 ,又进一步有意识地发现丑 ,表现丑 ,把丑当成美 ,丑成了美。”①丑的演化轨迹大致经历了一条遭受排斥、作美的陪衬直到取代美而占据审美中心这样一个过程。2 0世纪以来 ,随…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书介评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资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传才教授的专著《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选择文学思潮的研究视角,探索了新时期20年间中国文学发展的流程与特点,对复杂文学现象和诸多文学新潮的相互激荡与扬弃的深层原因,以及民族性与现代性相融合的审美视野和主导与多元相互依存的价值系统,进行了颇为中肯、精当的评析。《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复杂多变的文学实践,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形成了对20年来文学思潮的综合、通观的整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