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当代文论中,种族和后殖民理论颇受关注,并呈现多元化的理论批评态势。种族是一种区分人类群体的标识,生物学范畴下的种族,是根据人类基因的遗传差异及其生态环境、身体形态等因素,对人类群体进行的科学分类。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种族更倾向于被看作是一种附加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对特定人群的某种偏见及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对现代性全面反思所形成的对传统文化权力和话语霸权的质疑不断涌现。其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当代白人作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是此语境下反传统话语霸权的最强音,他以其鲜明的创作风格与特色,书写了后殖民语境下族群社会生存所遭受的诸多危机与困境,并据此希冀寻求后殖民主义社会种族和解之法器与民族国家民族共生共荣自我救赎之路径。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参与中日文学交流的主要是中国驻日使馆官员以及旅日文人。他们多为饱学之士,且好交友喜翰墨,常与东瀛的一流文人宴饮赋诗、笔谈雅会,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赋篇章。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极大地刺激了日本诗人的创作欲望,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汉文学的复兴与发展。同时,他们还以游记、随笔等形式,把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验等介绍给国人,为国内同胞了解日本的文学艺术、世俗人情、自然风物等提供了生动、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王珺鹏  高文汉 《求索》2013,(6):139-141
身份认同与道德选择日益成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关注的焦点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他者”呼之欲出,成为20世纪当代伦理思想转向的显著特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其文学创作展示了多重身份认同和道德选择的不确定性。库切不能认同白人身份。也不认同南非黑人,他缺乏黑人生存体验。库切同情南非黑人.但后殖民时代南非黑人实施暴力复仇的现实.让他在黑人获得解放与自由的限度问题上持保留态度。此外,生命伦理在当下炙手可热,与库切的多元伦理观一脉相承。库切主张敬畏所有的生命。引发了对生命伦理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