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物的依赖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物的依赖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其实质是物质利益对人的社会生活的统治。这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表现为 :一方面 ,物是支配一切的标准 ,在此条件下 ,人是自由、独立、利己的 ,人与人之间是隔绝、对抗与冷漠的 ,由此也对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 ,以物的交换为基础的、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又为人的利他行为 ,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合作与关爱创造条件 ,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其消极方面 ,并创造条件促进其积极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玉泉 《湖湘论坛》2004,17(1):22-24
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利润最大化。它既是促进生产发展、经济增长、改善人们生活福利的强大动力 ,并为促进人的社会化确立客观的价值标准、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又是限制资本主义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并使人丧失主体价值、使人偏离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我国 ,通过市场化改革 ,市场竞争机制也在不知不觉地诱导着经济主体以资本利润为终极目的的倾向 ,在增强经济效率的同时 ,也产生了以利润为生产目的所带来的弊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双向作用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相似文献   
3.
人既是物质的人也是精神的人 ,人的需要结构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统一。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一种与这个历史时代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正是这种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决定着这个时代中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决定着他对特定生活方式所做出的选择。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看 ,人的需要结构的发展表现为一个从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对私人物品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到对精神生活需要和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占主导地位转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为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确立科学的方法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玉泉 《理论前沿》2001,(21):26-27
本文从人口规模、政府的作用、技术与劳动的替代关系以及资本和劳动的结合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的就业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的发展高玉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未能明确提出这个问题。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但是,正如毛泽东所说,“斯大林在一个长时期里不承认社会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