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的外语教育从"自由学习"到"全民必修",并没有产生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我国的外语教育严重过度,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教育资源,牺牲了受教育者太多的非外语专业发展的机会,影响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现有的外语教育全民必修制度不能满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建议从制度上对外语教育进行改革:小学至研究生阶段的普通外语教育实行自由选修,专业外语教育必须达到真正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校人员"在职攻读学位"政策虽然有利于高校教师学历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改善,为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提供师资条件,改变某些高校学缘结构过于单一的不合理现状,但也产生了学历贬值、"权学交易"、鼓励人们攻读学位而不安心工作等现象.根据高等教育并非义务教育以及劳酬相当的原则,建议在调整招生计划的同时取消"在职攻读学位"政策.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和解放,而人的全面发展和真正解放不能离开价值观的不断进步。读了徐贵权教授发表于《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5期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范型的转换》一文,深受启发。但笔者认为,徐教授主要从伦理道德角度对价值观范型转换的概括有失偏颇。实际上,新时期价值观范型的转换是全景式的系统创新,伦理价值观只是价值观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地以伦理价值观替换整个价值观的变化。此外,徐教授对新的价值观缺乏批判意识,全盘肯定新价值观而看不到其中蕴涵的某些负面因素,亦有片面之嫌。价值观变迁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