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2003年7月初,巴山南江河一夜之间变成一条发疯的猛兽,肆虐地撕扯着沿岸的农田房舍,猛烈地撞击着河床公路。所到之处,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角度透视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的发展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演进三个不同角度揭示了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引,立足当代中国现实,逐步提高社会和谐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黄海东 《理论月刊》2007,46(6):3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文化底蕴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它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相融合,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做出的重要理论创新,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巨大勇气。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东 《理论月刊》2006,1(2):33-36
“社会有机体”是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总体性范畴。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在实践基础上由自然环境、人口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要素构筑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为我们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一种整体性思维视角,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