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中南地区共有回族980,000人,其中大约370,000人分布在城市,几乎每个城市均有 回族居住。本文试就城市回族的人口与分布、来源与变迁、经济与生活等问题,略述管见, 求教行家。 据1985年统计,我国中南6省区70个城市共有回族370,000人,约占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总 数的40%。其中,河南省城市回族人口为260,000人,湖北省城市回族人口为42,211人,湖南 省城市回族人口为41,704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回族人口为15,960人,广东省城市回族人 口为6,400人,海南省城市回族人口为3,900人。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南地区回族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中叶。唐宋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及西南地方政权与西城南海诸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联系交往的密切频繁,一些穆斯林使节、经师、商人、军士开始涉足我国西南地区。其间部分穆斯林先由侨居而后落籍,历经唐至宋五六百年间的繁衍发展,逐渐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回族的最早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3.
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中南六省区共有回族110万人,其中大约42万人分布在城市,几乎每个城市均有回族居住。本文试就城市回族的来源问题,略述管见,求教行家。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必然要求。本文试图就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如何改等问题,作一初探,以求教于诸位行家。 一、改革的必要 (一)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需要。 所谓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少数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哭嫁习俗起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哭嫁”是土家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做为一种婚俗有其形成的历史根源和传承的社会基础。本文试就此略述管见,求教于诸位行家同仁。 一 关于哭嫁习俗之起源,我国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主要观点有掠夺婚姻说和过渡婚姻说。前者认为哭嫁习俗起源于古代抢掠妇女时的哭喊挣扎;后者则认为哭嫁习俗起源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期,妇女对从夫居婚的抵制反抗。此外,还有原始残余婚姻说、奴隶买卖婚姻说和封建包办婚姻说等等。笔者认为,任何习俗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往往受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包括汉族在内共有56个民族。我国的少数民族,除了大部分聚居在边疆和民族自洽地方外,还有回、满、蒙古、朝鲜、苗、瑶、畲、土家等民族,约1800万人杂居、散居在全国的城镇和农村,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7%。其中,约有600万人分布于全国各级各类城市,全国几乎每个城市均有少数民族居住。(若干城市详细情况附表于后)。我国城市少数民族除回、满、苗、蒙古、朝鲜等部分民族世居外,大多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