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条件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运行和发展是互动的,它能为社会运行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作用和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整合、内容整合、方法整合及资源整合,能有效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明城市的灵魂是市民的道德素质,市民道德素质为文明城市的构建提供保证。市民道德素质的养成需要市民的道德信仰作支撑。当今市民道德信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位移或失落,可能是源于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价值断裂,也可能是当今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潮的宰制性影响。道德信仰对市民道德自我的建立及城市生活规范与秩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府既是分配正义的责任主体也是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分配正义的实现离不开廉政建设,而廉政建设的取向是实现包含分配正义的公平正义,廉政建设与分配正义相互促进。而“应为”与“应得”既是分配正义的理论限度又是廉政建设的本质要求,承担“应为”之责,保障“应得”权益,构成了廉政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从分配正义视角考察廉政建设,厘清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次分配过程中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实现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4.
道德信仰的式微,其中部分原因可以解读为道德变迁中的价值链断裂带来的“道”的真空、适用主义伪信仰的宰制性影响、市场经济逻辑对德性意义逻辑的僭越和道德教育的缺位等方面的因素.在道德教育中,可以通过道德价值观和道德知识的引领及传授、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道德主义信任关系的建立和道德情感的培育来提升个体道德信仰能力.除此之外,父母也应当承担起道德信仰教育的责任,而且要注重与学校的合作来进行道德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5.
科学泛化形成的科学主义造成了科学与人文的紧张,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世界图景的单一化。当它渗透到文化生活领域后,对道德教育带来了冲击,使德性价值式微,个体道德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主要表现为:本体论上存在之维的分裂、科学道德教育的主知主义走向、道德教育的技治主义偏好、科学与人文的对峙、道德信仰的位移及道德能力培育的土壤流失。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德作为日常生活的基础道德部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社会公德的建设,而社会公德的建设又需要从架构公德规范体系、建设公德实施机制和营造社会公德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