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何俊志 《港澳研究》2021,(1):16-25,94
有关香港立法会选举的各种讨论,都需要首先解决选区划分和席位分配问题,但是前期的讨论鲜有理论支持。结合数学研究的结论及美国和欧盟的经历可以发现,在解决选区划分和席位分配的矛盾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基本原理。香港立法会选举在选区划分和席位分配方面的独特经历在于,本来有利于大选区的席位分配方式,结果反而不利于大选区。其背后的主要矛盾是没有处理好席位分配公式、人口变动趋势、席位上下限和偏差大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代世界,议会事务的复杂化和民主治理的效能对议员的培训与研修提出了更高要求。因各国历史传统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议会培训与研修体系。  相似文献   
3.
西方议会的议员管理制度□何俊志王伊景按照资产阶级代议制理论,资本主义国家的议员是由选民选出,受选民委托,代表选民在议会中行使最高立法权的议会组成人员。为保障和体现议员的这一法律地位,资本主义国家大都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了议员的职权、特权、义务和纪律等,...  相似文献   
4.
预算透明的理论源流与国际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明是法治和民主政府的一项内在价值.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进一步论证了透明对于确保法治和民主政府的责任机制的重要作用.各国政府的预算透明改革,在制度、过程和技术上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国家已经在改革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多数国家则仍然处于改革过程之中.预算透明与相关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问题,一些学者结合选举法的修改进行了讨论。一般的观点认为,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就意味着中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的选举权配置从不平等走向了平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地方人大制度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不断关注。国外研究的最大特点是较为注重实证分析和模式构建 ,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但是由于价值准则的误用和分析层面的局限 ,这种研究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与此相对 ,国内的研究则带有很强的规范研究和对策研究的成份。总体上可以将国内的研究概括为制度描述、制度完善、工作改进和行为统计这几种途径。国内研究的最大优势是一手材料的利用和价值准则的趋同 ,但是由于实证程度和模式构建力度的不足 ,同样也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要真正提升地方人大的研究层次 ,就有必要从中国地方人大的产生和运作过程中去寻找制度层面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致力于比较议会制度对公共预算监督模式的影响。在议会规模对预算绩效的影响方面,理性选择理论构建出了三种模式,即普遍化模式、最小获胜联盟模式和超多数联盟模式。大多数的经验研究都支持议会规模越大会带来支出扩张的假设。同时,两院制相对于一院而言更容易带来预算赤字的增长。一个强大的委员会系统,是现代议会提高预算监督能力的必要条件,而且,委员会系统的发达,并不一定会带来委员会的偏好偏离议会整体偏好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入手,在归纳地方人大与人民法院的制度规范的基础上,考察两者之间从"个案监督"到"代表参与诉讼"的转换过程,透视转换的路径,并比较两种做法的差异。最后,还试图通过这种比较而分解出地方人大与同级法院关系的变化与不变之处,提出一种解释这种双重现象背景的内在动因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效率和稳定见长的官僚体制作为一种组织体制是有着内在缺陷的,其外在表现是效率的有限性和对人性的压抑,根本原因则是工具理性的缺陷及其与价值理性的冲突.同时,作为一种非市场性的公共行政组织而存在的官僚体制,在现代社会中与代议民主制、共同参与民主制和西方社会经济系统都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性冲突,并由此而成为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自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来,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作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变迁无疑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和提炼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既是寻求理解新中国政治变迁基本规律的客观需要,也是我们展望中国政治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