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营销文化是以营销活动为载体,反映企业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通俗地讲,营销是卖出商品换得货币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从W──G的惊险一跳”。那么如何“跳”?仅凭传统的降价、让利、还本等促销手段,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已难以奏效,企业家的视角已逐步转向以文化为主旋律的超经济的营销手段,越来越关注文化在营销活动中的渗透功能和促动作用,激发文化创意,丰富文化内涵,叫做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的目标,旨在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其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如历史的追溯、心理的愉悦、精神的慰藉、情感…  相似文献   
2.
企业环境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环境文化,指影响、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所渗透的文化因素。它是个组合系统,划分为物理环境文化(硬件)和人文环境文化(软件),是二者的统一。物理环境文化是表层的、有形的、看得见的、具体的,包括视听环境、嗅觉环境、温湿度状况、自然景色、厂容厂貌、机器设备、作业现场、家属住宅区的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设施等,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企业发展;人文环境文化是深层次的、无形的、内在的、抽象的,包括经营理念、领导作风、民主气氛、精神风貌、人际关系、心理状态、观念氛围等,其状况如何,将从根本上制约…  相似文献   
3.
同是源于西方的CI策略和企业文化理论 ,从八十年代起被引入我国 ,九十年代有了一个相当的发展。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少有研究 ,致使在实践上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找不到切入点 ,CI策略则因缺少理论统领而显得路数趋窄 ,以至于一些企业把CI仅仅看作视觉冲击。因此 ,对于CI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我们需要有所认识。在一般的概念范畴上 ,CI策略和企业文化的界定是完全不同的 :CI ,即企业识别策略 ,它从确定企业的经营理念入手(MI) ,通过动态的行为、亦称活动系统(BI)和静态的视觉系统(VI)广为传播 ,使内外公众从…  相似文献   
4.
所谓认同感,是指某个体将自己和另一个对象视为等同,视为同质,从而产生密不可分的主体性感觉。动态地看,认同是一个理解、接受的过程,是一个同化、内化的过程,是一个参与、实践的过程。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在本质上属于组织认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5.
6.
产品文化:产品与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产品?狭义的理解,只是工厂生产出的实物,如食品、服装等。广义的产品概念,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凡是提供给市场的、消费者认为可以用价值来衡量的,或使用后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某种欲望的一切,都可称之为产品,例如服务、咨询也是产品。 所谓产品文化,是以企业生产的产品为载体,反映企业物质及精神追求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产品价值、使用价值和文化附加值的统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就是说,企业生产的产…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发挥企业家和员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但是,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相对于员工的主体性作用而言,企业家起着主导性作用,亦可理解为决定性作用。什么叫主导性作用?笔者以为应具体体现为以下四种作用:倡导作用。企业文化是舶来品,还未被我国企业普遍认识,作出成绩者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企业文化在我国的推展,首先就有个倡导的问题。毫无疑问,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只能是企业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企业家自身“先觉者”的良好素质决定的。从概念上讲,企业家是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低投入创造高产出的优秀管理者,创新是其本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企业家应该有一种素质,基本条件有三:有眼光。有胆量、有组织能力。他们对市场竞争有着特殊的敏感度和风险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