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6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构建,涉及面很广,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积极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环境固然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蓝图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2005年连战先生中国大陆"破冰之旅",2008年马英九先生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4月胡锦涛、萧万长博鳌论坛历史性会见,以及6月国民党现任主席吴伯雄的即将访华,不仅打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关系历史上长达60多年的僵局,激发了海内外对两大政党未来关系走向的浓厚兴趣,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两大政党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最大的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始终是左右中国政局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1]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而当时国共两党"一国两制"式的特殊合作方式,则是有待深入挖掘的研究课题,其中不乏历史启示,尤其对解决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此问题加以探讨,以有所贡献于海峡两岸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3.
关志钢 《求索》2008,(11):205-208
1927-1931年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党治国”之政治体制经历了从酝酿准备、初具形态到基本确立的发展过程。由于该独裁专制体制截然不同于孙中山先生曾经提出的“党治”理论与政党政治运作原则,具有明显的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性质,从而遭到包括国民党反蒋派系在内的各中间政治势力的抵制与反对。本文旨在对通过“党治”体制确立过程及中间势力反“党治”斗争得失的分析,从一个侧面揭示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4.
关于台湾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是60年代后期蒋介石在台湾发起的一项社会改造运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且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背景.该运动对台湾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政治意义远远大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朱瑞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24年他就读广东大学时,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寻求革命真理,1925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加入苏联少年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毕业后进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0年回国,曾先后担任中共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军政委、军团政委、方面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在中共党史和中共思想史阶段划分问题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本文以中共思想史研究对象的界定为切入点,就中共思想史分期标准及掌握尺度提出看法,并对不同历史阶段中共思想史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特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7.
8.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要求全党“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中央对于文化建设的这种高度重视,无疑为今后我国文化事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年轻的特区文化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探索者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的卓越成就,为特…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内涵极其广泛,可以从形态。层次等方面作不同的划分和界定。本文所谓文化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行为模式、风俗习惯以及教育、宗教、传媒等观念文化及其管理方式。深圳作为一个只有十几年短暂历史的年轻城市,其文化也是年轻的,也可以说,具有确定内涵的深圳文化尚在形成中。正如人们所知,深圳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香港文化的影响。深港两地之间仅一桥之隔,每天有数以万计的香港居民经过罗湖口岸来往深港两地,为人们带来香港社会的信息。而深圳的三资…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英方在未与中方磋商的情况下,由新任港督彭定康在施政报告中别出心裁,节外生枝,抛出了经过精心设计的政改方案(世称彭定康方案),从而挑起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公开争论。尽管彭定康方案严重违反了中英联合声明和与{基本法》衔接的原则以及中英两国已达成的有关协议和谅解,中国政府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为了1997年的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以极大的耐心同英国政府就香港政制暨94/95选举安排问题进行了长达七个月之久的会谈。从1993年4月22日到11月27日,会谈共进行17轮,但最终由于英方的一再设置障碍和彭定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