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利益协调的社会,利益协调涉及到: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之间;利益主体的观念和行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两个必然"结论的逻辑前提与直接依据,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直至今日,"产能过剩"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均出现的新情况,使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遇到"质疑与挑战"。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科学理解并不断完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摆在理论界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的思想旗帜和宗旨纲领,执政党是贯彻意识形态的物质手段和必要组织。和其他地方相比,西藏既是民族地区,又是边疆地区,还是贫困省份。西藏农村社会的稳定是西藏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稳藏先稳心,西藏自治区农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就成为一个不能回避,也不能绕过的问题。为了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就必须牢牢把握西藏农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面临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需要新思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权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政府简政放权是前提,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关键,政府市场各司其职是核心,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是保障。  相似文献   
5.
文化多元化是当今世界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特点之一,在此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市场功利文化的负面效应以及西方国家依托强势话语霸权宣传"西方民主",都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冲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加大反腐力度赢得民心,不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并健全制度完善民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