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科层官僚制自身的结构缺陷是特权与腐败的制度性根源。相对封闭和高度集权的科层体系依靠层级制中隶属关系逐层进行监督。因为集权,使空间距离、隶属关系的距离与权力监督的效度呈反比关系,呈现出近勤远怠规律;因为自体监督,在法律和规则的制定和适用上,却又呈现出"灯下黑"规律。因此在高度集权的科层官僚体系内,要想对权力实行有效的监控,必须减少层级,分解事权,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2.
正对公共权力的监控,是权力的所有者(君主或人民)和行使者产生了分离,由此产生委托代理关系,为了保证被授权者按照权力所有者的意志和目的行使权力,由此就有监督和控制的必要。综观中外控权制度及其发展历史,作为公共权力的监控的两种基本方式,权力监督和权力制约,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个组织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积极主动地调整改进自身的组织规模与结构,以适应环境发展。当前,中共党员队伍规模已发展到党员总数占大陆地区总人口数的6.13%,这给党建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考察中共建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认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执政资源,提升执政能力,就必须建立党员退出机制,把党员队伍的规模控制在占大陆地区成年人总数的大约1%—8%之间。  相似文献   
4.
监督和制约是两种主要的公共权力监控机制,在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哲学基础前提条件、作用的方向方式和效果等方面,二者有很大的差别。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选择了与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相适应的权力监督机制。但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中国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权力监督机制日益显露出它的缺陷。要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有效地控制公共权力,就必须加强对权力制约机制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科层制是公共行政的组织形式与技术手段,其组织基础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有重要影响。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科层制的效率取决于对组织权力运行的良好控制。但是单一权力核心、严格层级制的科层组织是一个核式结构,它对组织内部底层和高层的权力运行的监控呈现"近勤远怠"和"灯下黑"两大规律,最终使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控。解决之道唯有加强独立的司法权、专业的立法权对行政权的控制和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