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李大钊吸收托尔斯泰的“英雄”观,反对英雄崇拜意识,是服务于当时反封建斗争的需要,推进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李大利运用托尔斯泰的英雄论反对封建专制思想,倡导唯民主义,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它对于清除国民中英雄崇拜意识,建立国民新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点是有深远影响的.2、李大钊吸取托尔斯泰的悔改即革命说,强调道德的自我完善.李大制试图通过自身的忏悔,同去旧恶,同就新善,达到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目的,这显然反映了李大钊早期思想中改良主义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五四精神"作为一个特殊的概念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由五四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构建起来的。这一概念随着大革命的行进而赋有其特殊的内涵,为人们理解"五四"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学的视野来看,"公信力"这一概念以"信任"为核心内容,主要涉及公共领域、公共权力、社会公众、价值评价这四个主要环节。"信任"是交往关系的产物,制度设计在本质上是不信任的反映,因而必须在交往关系下看待信任问题。在交往关系之下,"公信力"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但却是在主客关系的作用下而形成的,这使得公信力显现出心理性、资源性、变动性、权威性、继承性的特征。对于政治体系而言,在提升其公信力方面,主要是塑造自身政治形象的能力、建立自身政治权威的能力、获得民众政治认同的能力、扩大自身政治影响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政党思想与中国政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的政党思想与中国政治的变迁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民国初年的政党活动是中国政治变化的突出表现 ,为李大钊政党思想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后中国政治变化尤为显著 ,李大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考察中国政治发展实际而形成的政党思想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国共合作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而对中国政治的变迁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学术建设的过程中,取得重要的历史经验.这就是,与时俱进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学术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加强对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研究,着力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遵循学术发展的规律,科学地推进学术研究工作;有效地占领人文社会科学的各领域,确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在中国现代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民国初年中国政治的演变密切联系的。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确立了共和体制,是中国代议制政治的开端,为中国政党政治的推行创造了条件。在此前提下,李大钊就民国的政治建设走上政治现代化的轨道、发展和完善代议制政治、实现真正的政党政治、推进政治民主化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早期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裁量权的性质、特征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裁量权具有行政权力的一般特征,但行政裁量权在行政活动中又具有手段性、自主性、非确定性的基本特征,这对行政活动有着重大而特殊的影响。行政裁量权作为权力在法制化社会中必须有所控制。为了防止行政裁量权的滥用,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司法审查、社会舆论是控制行政裁量权的主要途径,这对规范行政裁量权的运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作,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视野来看,《新民主主义论》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研究中,在革命论、阶级论、国家论、人民论等四方面,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学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新民主主义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就文本视域而言,《新民主主义论》有着独特的逻辑进路: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社会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呈现出从"社会性质"到"革命性质"的叙述模式;另一方面,又在"世界革命"视域中审视"中国革命",凸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世界背景和时代特征;同时,还在无产阶级的双重使命的解读中,成就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革命论"与"社会论"的内涵,表征出中国的社会变革中"革命"与"建设"的有机统一。《新民主主义论》文本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实践的有机结合作出了创造性的理论探索,其逻辑进路不仅谱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篇章,而且也铸就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和运行机制,并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开启了民众觉醒、民族复兴、社会改造的伟大时代,实现了由"个人改造"到"社会改造"的话语转换。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改造"话语中,对"社会改造"问题的认识得以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社会主义"等成为"社会改造"话语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