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显著优势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党的领导、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是将这种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主要着力点。应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党在社会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领导力与组织领导力;以协商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发挥社会治理中民主协商的整合作用;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为原则,落实科技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这些举措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和定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生态环保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政府生态责任也经历了生成拓展的演进历程:生态责任的主体地位从模糊到明确,生态责任的内容从单一到多元,生态责任的关注范围从本民族到全人类。从理念宣传教育到制度健全完善,从行为监督管理到产品供给服务,从区域协调合作到命运共同体建设,政府的生态责任不断拓展,生态环保工作日渐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政府生态治理能力日益增强。政府生态责任从经验、技术层面到科学层面再到文化、文明层面的演进历程表明,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坚持依法治理,坚持协同共治,坚持他国经验的中国式借鉴,形成生态治理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理想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和谐人格因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个体性与社会性、创新性与独立性、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的特点,成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理想人格。塑造和谐人格的主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加强文化自觉,合理借鉴中西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用内在地包含了诚信、公正、责任等伦理要素,从层次结构的角度看,政府信用的伦理内涵体现为三个方面:以公正、健全、有效的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制度信用,以法治、民本、服务的权力运作为核心的组织信用,以及以廉洁、诚信、高效的行为准则为核心的行政人信用。  相似文献   
5.
伦理自主性是行政人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行政人伦理自主性的养成一方面以其对行政工作与行政伦理的必然性认识为基点,另一方面又以其自身的坚定意志为保障,同时合理的制度规范提供的伦理生长空间也是伦理自主性获得的重要外部条件。拥有了伦理自主性,行政人就具备了向“价值人”目标迈进的基础,就能超越以往“经济人”和“道德人”定位的各自局限,将其个体利益的实现蕴于对组织目标的追求中,以伦理自主性为动力,追求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进而达致行政人之间及其与公众的外部和谐。  相似文献   
6.
党性是党员忠诚的内在规定,党员忠诚是党性的集中体现,是党性化的基本要求。党员忠诚是党员必备的道德品质,是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根本保证。从本质上来说,党员忠诚是一种道德伦理规范,必须通过修养的途径获得、维持和增强。党性化就是这样一个接受教育、主动学习和锻炼改造的修养过程。面对当前党内出现的党员忠诚度危机,必须进行党性化和再党性化建设,以重塑、增强党员忠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党内制度运作障碍与执行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党内制度运作的主要障碍既有来自制度本身的因素,也有来自执行者的因素。就制度本身而言,运作障碍主要来自于制度的合理性不足、体系不健全以及一些制度间的彼此冲突;就执行者而言,运作障碍则主要来自于制度意识淡薄和执行能力欠缺。通过以公正为原则完善制度、以协调配套为目标健全制度体系,培育利于制度贯彻的客观条件;通过以制度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制度意识、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培育执行能力,培育利于制度落实的主观条件,是提升党内制度执行力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9.
论政府职能转变的两个维度——应对风险社会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观因素是组织目标与文化,而客观因素则是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由此,政府职能转变也就有了转变执政理念和调整执政重点两个维度。一方面,可以通过树立绩效统一、权责一致、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理念,实现政府职能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经济职能、强化社会职能、健全文化职能和建立生态职能,实现政府职能量的精练,从而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治理的突出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变迁就是在党的引领和推动下展开的。这一过程以党政社关系的演变为扭结,历经党建国家、党改造整合社会、党领导社会管理、党领导社会治理四个阶段,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构筑了政治与社会前提,奠定了制度与物质基础,培育了多元治理主体,完善了治理体制机制,开启了社会治理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自身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其成功经验:一是以党的思想理论的守正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化;二是以党的组织机制与队伍优化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是以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四是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