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3年提出到2017年写入十九大报告,经历了由概念到思想体系的逐步发展升华的过程。面对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难题,由中国领导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有其自身的文化心理基础:人性能群的心理,中华和文化心理,弱者求正义的心理。但是这一理念的推广也有其文化心理阻碍:国强必霸的历史阴影,万国来贡的天朝心态,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要想克服这些文化心理阻碍,中国不能空喊口号,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其他国家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即用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为其他谋求发展的国家提供样板,用"一带一路"的实践探索与周边国家分享发展的红利与经验教训,用大国责任的实力担当赢得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认可和信任。唯有这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从理念变成现实,成为中国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贡献的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2.
唐善梅  郭建新 《学理论》2010,(11):220-222
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融合目前存在认识上的障碍、方法上的欠缺、软硬件的不足和作用的偏差,要克服以上困难,需各方面提高二者融合的意识,规范对心理咨询的管理,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辅导模式,尤其在高校内部要以高校德育目标为指导设置心理指导课程;建立心理档案,找准德育的切入点;加强团体心理咨询;开展心理测验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建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网络平台拓宽德育途径;加强心理咨询培训造就新型的德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善梅 《学理论》2009,(28):226-227
学习化社会要求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高校相应的就要调整权力分配关系、教学关系和教育手段,具体的途径有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增强大学本身的自主性、完善学生利益表达机制、使学生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