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要命题。党的十三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标志着这一理论的形成。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和当前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理论根基,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得以创立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证,根据党中央有关文献的精神及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论述;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通,正是这些原则和理论发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宋士昌,王格芳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究竟在哪些方面开拓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根据○宋士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重要科学论断。我体会,正确理解上述论断的含义,应准确把握其“三个定位”。一是理论定位,即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6.
贯通·涵盖———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关系的钥匙宋士昌宋协娜邓小平理论本身所具有的“贯通”和“涵盖”功能,已经使其超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外在形式,开拓了一个融三者内在精华于一体的崭新境界。“贯通”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特点和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指社会主义制度较之以往的社会制度远为先进的独具的本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将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完善而日益有力的显示出来。社会主义自身从其不成熟的初级阶段到成熟的高级阶段要有整整一个历史时代。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由初步发挥到充分发挥,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由王广信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一书,最近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王广信教授主持的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邓小平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  相似文献   
9.
宋士昌 《理论学刊》2004,(8):127-127
一般而言 ,秘书是领导同志的助手 ,秘书工作也主要是为领导服务 ,围绕着领导的注意力、以领导的意见为中心而开展的 ,所以 ,常常被理解成被动服从 ,具有浓重的服务性质。但实际上 ,这只是一种以偏概全式的误解。一位优秀的秘书、真正的好秘书 ,其工作决非这个样子。近来拜读中共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李天军同志的新著《求索———秘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山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4年 3月出版 ) ,更印证和强化了我的认识。此书是有关领导机关文稿的起草及信息、调研、督查、办文等各方面文章的结集 ,其中 30余篇先已刊载于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主办…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正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认为,从总体上来看,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呈现出一种对立统一、竞争共处的态势。这种态势在两个不同方向上延伸辐射,构成了在纵向上的继承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