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4篇
  201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张义明  张沁文 《学理论》2012,(30):176-178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往往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基于陕西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文章认为,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将"创新"要素纳入人才素质的核心内涵之中。"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现途径应于拓展,应重点强化其实践创新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是农村社会分工和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目标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础还很脆弱,如何不失时机正确引导、适度转移,并尽最大努力进行合理开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旱地农业的技术战略时。我们常常想起水利部长钱正英同志的一句话:“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是在土体中的。水利工作者要学土壤学,把水利工作做到土壤中去。”这确实说到了点子上。多年来我们年年抗旱,却常常陷于被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足够重视“土壤水库”的威力,不大懂得必须抓紧土壤改良这个重要环节。我们比较多地注意到工程水库,这当然是对的。我们也  相似文献   
4.
在一亩地里,产一千多斤粮食,收入一千多元钱,这种事过去在我国北方农村是少有的。但是这种“双千田”如今在晋中平原却象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双千田”,是山西省太谷、祁县农民的创造。一九八二年,一千零二户社员种植的责任田里,有一千二百五十四亩达到了“双千”。这是一个带方向性的成功试验。中共晋中地委敏锐地看到了“双千田”的生命力,把建设“双千田”作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翻番,农民致富的一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