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急躁的农村社区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匮乏,尤其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严重不足。对一个中部经济百强县(市)的分析发现,进度过快的农村社区化超越了县乡财政的承受能力,对县乡政府而言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获取的土地收益对弥补公共投资缺口几无贡献,但在地方政府土地利益诉求的压力及自身政绩需要促动下,农村社区化勉强而为,并嬗变为损害农民的政绩运动。由样本县(市)得出的结论是,短期内全国大部分县、至少是大部分中西部县在资金方面都不具有农村全域社区化的可行性。所以,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应该量力而行和创新筹资机制,并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农民主导、市场参与。  相似文献   
2.
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相结合的人才互补型村委会模式能够实现村级领导群体在年龄、知识、气质、能力结构上的互补。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在运行中存在着经济精英竞选方式不规范、大学生村官作用虚化,两类人才不协作等问题。应加强对该模式的支持和引导,规范竞选方式;实行“一帮一”的帮扶制度,实现两类人才的有效竞合。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民集中居住建设热潮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涌现。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民生角度,农民集中居住确有其必要性,但在建设资金不足、试点政策不完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与社会保障机制等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具备全面开展的可行性。应该确立因地制宜、渐进开展的总体思路,秉承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分情况开展,并在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同时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土地利益共享与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民集中居住的利益冲突与协调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集中居住是农村宅基地经济潜能释放的结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利益冲突.厘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被置换农户三大利益主体的利益边界,是分析和解决利益冲突的前提.农民集中居住的主要利益冲突是地方政府自利性与公共利益和被置换农户利益的冲突.应当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遏制地方"以地生财"的利益冲动,秉承农民自愿原则,防止强拆强建,并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与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公共事业改革一直备受关注,公共事业民营化是改革的必然方向,而且中国的公共事业民营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收益,但在探索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和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公共事业民营化的进程和实践情况,分析和探讨了民营化过程中损害公共利益的问题,提出从法制和监管等角度进一步规范公共事业民营化,切实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社区化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匮乏。对一个中部经济百强县(市)的分析发现,进度过快的农村社区化超越了县乡财政的承受能力,对县乡政府而言,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获取的收益对弥补公共投资缺口几无贡献,但在更高层面地方政府土地利益诉求的压力及自身政绩需要促动下,农村社区化勉强而为,就会嬗变为损害农民利益的政绩运动。由样本县(市)得出的结论是:短期内全国大部分县、至少是大部分中西部县在资金方面都不具有农村全域社区化的可行性。所以,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应该量力而行和创新筹资机制,并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农民主导、市场参与。  相似文献   
7.
在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适度引入课堂辩论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在组织课堂辩论赛时,应注意在辩前做好辩题的选择和制定好辩论赛的组织形式、程序、规则,辩论中注意引导,辩论后予以恰当的点评.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三大问题,其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供给机制和各级政府财权事权不统一、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单一等。因此,应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厘清各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职责,建立财权事权一致的投入分摊机制;鼓励与引导企业、非营利组织和私人参与,形成多元化供给格局;实行大村庄制,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9.
浅析政府自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政府的自利性是指政府除了具有管理公共事物的属性外,还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属性。它包括政府中的一切组织和个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举动,比如对权力、金钱等的追求。本文拟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切入,对政府自利性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作一剖析,并提出约束政府自利性的举措。一、政府自利性的主要表现。由于政府是由庞杂的机构和人员组成的科层组织,因此其自利性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具体表现为三个层次:1.地方各级政府的自利性。地方政府作为地区利益的总代表,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总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张颖举 《工会论坛》2004,10(4):96-97
合法性是政治学领域的关键性命题之一。普遍意义上的合法性 ,指的就是社会公众对政治权力的认可和接受问题。作为政治权力主体的政府 ,其合法性基础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是权威来源合法 ,二是政绩的有效性。两者缺一不可 ,相互关联。中国政府同样面临着合法性基础问题 ,必须保持政绩有效性和扩大政治参与 ,才能克服已经隐现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