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冷战时期,为了与以"人民民主"为指向的社会主义国家争夺民主话语权,美国政治科学家参与了一场规范民主概念的行动,这场行动最终确立了自由民主观在民主化研究领域的范式地位。苏东剧变之后,自由民主逐渐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遭遇了实践危机。面对危机,政治科学家对自由民主的批评和反思大多停留在政策领域,很少探讨概念本身存在的问题。根据托马斯·库恩的范式革命理论,政治科学家研究成果呈现的操作性批评的反复性和前提性批评的缺失性正是自由民主范式危机的表现,它预示着民主研究领域将面临一场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2.
张飞岸 《前沿》2005,(8):62-64
公共选择理论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制度结构和运行效率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支。它把“经济人”假说由经济市场行为分析推广到政治市场行为分析,把人的任何行为动机都假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十六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情况下,正确评析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西方左翼后现代转向的时代产物,身份政治以激进左翼的新社会运动开场,以中左翼政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体制化、表演化为内核,最终却引发了右翼民粹主义复兴和自由主义基础的溃败。自由主义中立政治的理想依托于劳资力量对比的平衡,身份自由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的共谋者将政治关注焦点从经济议题转向文化议题,它和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互为表里,导致了西方政治思潮整体性右倾,创造了资本自由扩张的宽松环境,改变了劳资力量对比,破坏了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政治极化使当今西方世界处于新自由主义共识瓦解的边缘。身份政治是新自由主义时代主导的政治冲突形态,从西方政治思潮变迁和自由主义的兴衰演变的视角系统分析身份政治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4.
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建构的精英主义的竞争式选举民主观,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熊彼特重构民主概念开始,西方民主理论开始了一个将民主去社会主义化的过程,使民主变成了一个以西方政治体制为范式的描述性概念。民主的去社会主义化将民主内含的反资本主义要求剥离,使民主局限于选举政治的狭隘范围内,从大众遏制资本统治的力量变成了资本维护自身利益并进行对外扩张的工具。今日席卷全球的经济政治危机实际上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结构性危机,这场危机的解决需要再次唤起将民主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民主社会主义及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一些学者认为,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模式”、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主义、分配领域中的社会主义,它比科学社会主义更先进、更优越,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内涵。对此,我们有必要对民主社会主义作一全面的考察,特别是要搞清楚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差异和实践区别。这对于我们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一股宣扬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声称中国近年来进行的改革实际上是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样板的。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应该给予民主社会主义合法性,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意识形态多元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