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建立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改变目前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标设计应体现导向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定量分析为主、动态性、分类指导的原则。本文初步探讨了评价体系中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主要内容,以及数据获取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化安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飞速发展 ,国际交往的日益深化和泛化 ,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安全”观念的着眼点通常被放在诸如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科技等等有形事物上 ,对于“文化”这样一种看似“无形”的要素则往往虽有警觉 ,具体到怎么抓 ,却又总有些模糊 ,有时不免有些理不出头绪。因此 ,我们有必要明确提出“文化安全”的概念。“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 ,是指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 ,则是特指上层建筑中思想、道德、艺术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我们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谈文化安全问题 ,换句话说 ,就是要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冲击与渗透 ,高扬主旋律 ,维护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当前 ,“全球一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 ,这是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潮流的。既然是“交流” ,就总是相互的 ,总要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墨守陈规 ,固步自封没有前途。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原有的文化受到些冲击 ,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发生交融是正常的 ,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没有这种交融...  相似文献   
4.
谈谈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绍刚 《新视野》2002,(4):35-37
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必然更加突出,因此,有必要首先从主流文化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5.
徐绍刚 《新视野》2005,1(3):55-58
文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本质的观点,分析了个性形成的实践基础,认为个性是在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相统一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主动性,个性的实现和解放是与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解放的社会过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当代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必然更加突出,因此,有必要首先从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的侵蚀、破坏或颠覆的狭义角度来谈谈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当前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不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果用二分法,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威胁中国文化安全的外因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相互交流、冲突、渗透及融合,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国际文化发展图景,为中国发展面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必然更加突出,因此,有必要首先从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的侵蚀、破坏或颠覆的狭义角度来谈谈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贽的思想比较庞杂,不是很严密,严格说起来,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体系。但其基本思路还是有的,那就是在心性问题上,提倡“童心”,肯定“私心”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强调“人欲”的合理与必然性;在个人行为上,推崇“率性而为”;在社会伦理上,倡导男女平等,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德性、智能等方面的平等,要求不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这些思想中要求个性解放的基本倾向是显而易见的,因  相似文献   
9.
试论科学的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 ,都需要讲求一点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内核 ,首要的就是科学的品质。科学并不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么简单 ,仅仅研究作为“客体”的世界。实际上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只要称得上“科学” ,就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而且提供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必须遵循的方法原则和必须持有的科学态度 ,并因此进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 ,科学的品质是普适的。在当代人类社会 ,崇高的人格是科学品质的外在表现 ,科学的品质是崇高人格的内在依据。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