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2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谢谢朓后大谢一代,是灵运的族侄一辈。只是作为南朝大姓谢氏家族的一支,朓的祖、父辈已未能跻身高位,又因祖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的姐姐,曾为范晔谋反事牵连招致家祸,故及于谢朓一代,愈见家运衰微。朓年十九解褐人仕,十年仕途平稳,后却无端卷入萧齐  相似文献   
2.
也说阿丑     
《瞭望》第27期《阿丑的即兴表演》(东流),讲了一个好太监的故事,很有趣。我不但有东流先生“礼失而求诸野”的同慨,而且,忍不住接着讲阿丑的第二个故事—— 提督西厂、作恶多端的坏太监汪直被罢免后,他的党羽王越、陈钺犹在,却奈他们不得(朝中大抵一个好臣子也没有了罢)。一日,小中官阿丑于帝筵前扮作汪直的模样,手操两斧,道:“吾将兵,仗此两钺耳!”人问:“何钺?”曰:“王越、陈  相似文献   
3.
元祐八年,高太后死,哲宗皇帝亲政,开始起用当年的“变法派”。不过此时却与熙宁年间变法初始之时有些不同。彼时的几位当政大臣虽然对变法持有不同意见,但彼此之间,并无多少私怨,甚至私交也还不错,因此,无论怎样在变法问题上争执不已,却仍然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此番陆续上台的执政者,却是很挟了些私怨在里边,乃视不同政见者为仇雠,总要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才好。追贬当日的政敌吕公  相似文献   
4.
“廋语”     
《瞭望》第13期《脂麻通鉴·“春秋笔法”》第3栏第10行:“‘眊’了眸子说廋语”,误植为“庾语”。《孟子·离娄上》;“胸中不正,  相似文献   
5.
《盐铁论》是一部独特的著作。虽然最近一次对它的大规模讨论也已经过去将及20年,并且,当年的那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如今似已化为笑谈(也许是哂笑,也许是苦笑)。但这些,应该算作是《盐铁论》以外的故事,至于它的“文本”,仍然是一篇令人兴会无穷的文字。  相似文献   
6.
“大谢”谢康乐与“小谢”谢宣城,早有“诗中之日月”一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庸置喙了。只是二人英年殒命、且死非其罪的身世遭际,总不免令人思之慨然。将这列个题目,或者尚有几句话可说。先说大谢,小谢留待下篇。大谢出身望族,家世显赫。祖父是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军的谢玄,乃以军功封康乐县公。灵运少年袭爵,  相似文献   
7.
“议大礼”,是明史上有名的故事。前不久《瞭望》周刊尚有文及此,并说,这是皇帝的家务事,不必细论的。 诚然“家务事”矣,但彼时的天下,本是皇帝的家天下,则皇帝的家务事,亦与国事无异。何况“议大礼”引起的风波,又早超出所议本身。 细论自然不必,我能记下的,也极是简略——孝宗(弘治皇帝)死,继位者为武宗(正德皇帝)。武宗三十一岁死于豹房,无后,于是阁臣杨廷和以遗诏迎兴献王(孝宗的弟弟)之子朱厚熜入继大统,是为  相似文献   
8.
来函照登     
扬之水同志: 顷读大作《“脂麻通鉴”·恋栈》,末云武宗南巡时撤去国子监门前的长竿,并道:“这位风流天子也自有他可爱之处”。鄙意以为不然。记得吴晗先生在《明初的学校》一文中也曾提到  相似文献   
9.
赵翼《廿二史札记》“明大臣久任者”条下记道:“永乐以后数十年中,大臣多有久于其位者”,如人称“三杨”的内阁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如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礼部尚书胡(氵荧),“耆艾满朝,老成接迹”,“当时朝廷之上,优老养贤,固可想见,而诸臣庞眉白首,辉映朝列,中外翕然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北京日报》杂文版曾郑重推荐李斯的《谏逐客书》,读后令人颇生感慨。这的确是一篇好文章。文笔好,意思更好。它不仅主张大胆引进人才,而且,凡明月之珠、太阿之剑、骏良駃騠,自然,少不了还有郑、卫之女,窈窕赵姬,诸般可作为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