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发展乡村体育,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朱海嘉  常云平 《求索》2012,(5):57-60
抗战时期,大量人口内迁到后方对陪都重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的负面效应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人口过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人口过多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过多的劳动力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人口密集也引发疾病传播与流行。其负面效应是国民政府在后方统治逐渐恶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质量的实践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体现,严密组织体系、凝聚组织能力是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需要。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作为政党结构与制度运行的重要基石,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不断提升其组织力质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然而,伴随社会风险的上升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价值原则与实现农民美好生活的愿景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偏离,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对发挥组织凝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切入口,梳理乡村治理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内在逻辑理路,聚焦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四个要素,以组织优势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与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两新组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相结合,坚持群众利益与党的建设相结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朱海嘉 《求索》2011,(4):246-248,230
在近代中国政治体系剧变与转型的语境下,中国国民党历经议会政治尝试失败后,转而诉诸于革命话语。其先后通过整合政治体系﹑发动民众革命、维护政治秩序与推行社会政策等方式建构党国体制,建立具有"整合性"的党治政权。但受其政治属性的限制,国民党党治体制对政治社会的整合尚未充分,也难以真正做到充分。深入探讨国民党党治体制形成的内在理路及其演变趋势,对于认识其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干部队伍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主体力量。推进干部队伍勇于自我革命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内生动力,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方向原则维度看,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使命任务,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重大原则,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有力保障。从价值取向维度看,干部队伍要具有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方向性、具有发扬勇于自我革命优良传统的传承性,以及具有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净化干部队伍群体的基础性。从方式路径维度看,广大干部队伍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贯彻政治“三力”,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着力点,以坚持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为根本保障,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为重要标尺。从情感基础维度看,干部队伍要坚定人民至上、胸怀“两个大局”,拥有深厚的人民情怀,强烈的国家、民族情怀,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