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资格和职业继续教育等法律制度。对于"双元制",我国应改革现行线性发展模式,借鉴"双元制"直接贯通教育和市场的制度设计,并修改现行职业教育法。在职业资格方面,我国可以德国为师构建职业资格法律体系,并理顺运行机制。在职业继续教育方面,我国应借鉴德国多层次的职业继续教育立法,填补立法"断层",还要借鉴德国立法中的社会参与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以职业继续教育为突破口建立起终身化教育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取得彻底胜利,但它对中国革命及十年后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辛亥革命熏陶、培养了早期共产党人,对早期共产党人有思想启蒙作用,并对我党的成立培养和准备了干部;辛亥革命为我党成立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并教育和锻炼了群众,为我党的成立奠定了群众基础;辛亥革命促使了各种思潮学说的争鸣,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宣传了社会主义,因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还打破了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步成长壮大。因此,辛亥革命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突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俊宏 《学理论》2011,(33):19-20,2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挑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简要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意义,着重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机制。建议从宏观上,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和掌控力,要完善宣传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及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同时,要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客体机制,从制度、宣传、教育、文化资源、社会氛围等微观方面采取相关保障措施,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挑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意义,着重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机制。笔者建议从宏观上,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和掌控力,要完善宣传制度和教育制度以及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同时,要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客体机制,从制度、宣传、教育、文化资源、社会氛围等微观方面采取相关保障措施,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5.
“民情日记”是《当代贵州》为更好地体现“三贴近”而新开设的栏目,为办好这个栏目,现诚挚向广大基层干部职工征稿。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其实就相当于自然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有着鲜明的生产力首位论。生产力是人类历史的源泉,是社会结构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是判断社会制度兴衰的根本标准;人的实践活动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而且,《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原理,恰恰是以生产力首位论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生产力首位论就成为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核心。坚持生产力首位论,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也难免存在着消极性。从家国礼乐制度、人治思想等角度对《论语》政治思想进行批判,从"正统论"、"官本位"、"关系文化"等角度对《论语》时代文化观念进行批判,从君子标准、中庸弊端的角度对《论语》道德伦理思想进行批判。以《论语》思想批判为题,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民主决策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村民自治取得了长足发展,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但当前村级民主决策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法律和中央政策对村级民主决策的程序、时限、细则等方面欠缺规定或规定模糊。笔者建议通过建立健全村内利益表达与协调机制、决策期限制度、缓决与否决机制、保障和救济机制以及健全各会议决策程序等方面,完善村级民主决策制度。  相似文献   
9.
卢金明  李俊宏 《学理论》2014,(8):146-147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观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国传统的时间文化、空间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对传统建筑环境观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与建筑、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上,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及观点。它们之间合理、科学的联系就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下: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代中国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展与繁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26日星期六阴 "喂,你是李部长吗?我是恒丰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罗恒,明天我们公司成立党支部,你能来参加挂牌仪式吗?""好,我一定参加."昨天接到电话时,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欣然答道. 这个挂牌仪式真是来之不易啊!挂断电话后我的思绪回到了今年9月的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